教育一毫米也不能偏差
最近的经历明白一句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教育孩子方面差一毫米,差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结果都是两样。
比如:专家说,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然后有一种父母就对孩子说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哦,然后就不管了,结果脏得一塌糊涂。于是父母说专家讲错了,还是得管!然后他们就盯着管。
“快把纸团丢掉……快拿拖把拖地……你看看桌子上怎么这么多墨水……袜子怎么乱扔呢……?”
结果开始唠叨是有用的,然后小孩耳朵疲劳了,他们就满口“嗯嗯”,嘴勤身不动。父母当然来火了,要么骂他们,要么弄两下子!
这种相处模式广泛出现在生活各个方面,日积月累,于是进入了一个令人极度疲劳的恶性循环模式,一个管一个反抗,不管实在看不下去,做父母的焦虑得抓心挠肝的。
管了也没用,孩子越来越无赖拖沓脾气暴躁,还是最后暴打一顿来得痛快,至少安分两天48小时。但是后来有效期越来越短,36小时,24小时,12小时……
打到一天三顿与吃饭同步的时候,家里就开始想是不是看精神科,吃点药。唉,吃药有副作用,最近专家说儿童多动症的药会造成儿童发育迟缓,甚至永久性精神分裂。
或者送去铁腕寄宿学校吧?听说孩子一吃苦就会改正错误,变得很懂事。但是这种学校也很可怕,听说死过孩子。还是不要去吧,好歹就这么一个娃,认命吧。
然后父母说,我们命不好,摊上个没出息的孩子,专家的书我们都看了,没用。
其实不是没有用,我的亲身经历是,教育一毫米都不能有偏差。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不能乱搞发明创造。
比如尊重,它就只能是纯粹的尊重,不要搞复杂了。说话之前想想我说的这句话我自己爱听么?能接受么?我自己喜欢有个人盯着我督促我改正缺点么?
再比如鼓励,孩子考了90分,父母鼓励说不错很好,比以前有进步了。孩子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然后父母再加一句说下次争取考一百。这就不叫鼓励了,这叫不满意。小孩又不傻,他能听出来父母真正在意的是一百分,而不是他本身。
教育孩子的时候,心要象孩子一样干净,不能有私心杂念,在小孩面前试图隐藏功利心的教育是拙劣的表演。直接要把功利心拿掉,象小孩一样思考,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他们才能从心里理解接受大人对他们的爱是真爱。
我夸我儿子都挑实事求是的夸。上上周他的房间乱得一塌糊涂,我就指着一堆脏乱中排成一队的乐高说儿子你最近学会按秩序整理东西了嘛,不错不错。
一周以后,他的房间还是杂乱无章,但是是有明显整理过痕迹的杂乱无章。他在尝试做得更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表扬。如他所愿,我继续表扬他不错不错,你已经学会分类喽,妈妈记性不好,老是乱扔东西,还好你不像我。
一周过后,房间还是整理后的杂乱无章,但是他床上的碎纸片,塑料袋都不见了。
我现在知道了,我说的这类语言就是“教育”。一切建立在尊重与鼓励之上,使用工具的行为就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