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我还是当当服务生吧,给你们倒倒酒。
您恐怕不合适。
在经受了“蜘蛛侠”将近三十分钟的絮絮叨叨和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上流社会糜烂生活场景的展现后,我们终于正式看到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他站在自己正在举办舞会的豪宅二楼,冲着眼前晕头昏脑的“蜘蛛侠”微微一笑——这一次,他不再是巨型邮轮上的穷画家,而是被无数人传诵几成神话富可敌国的神秘大亨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的原著被公认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他们并没有读过原著,当然电影本身也应该有独立的作品属性,评判一部电影也不一定非得以原著为参照。不过我在看这部电影前特意读完了原著小说,但怎么说呢,打心底里我觉得这就是一部二流小说,在文学成就上乏善可陈。不过从社会文化的层面来说,倒是折射出了“爵士时代”美国上流社会的真实嘴脸: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大萧条还未来临的1920年代,美国富人们过着醉生梦死夜夜笙歌的糜烂生活,菲茨杰拉德准确、犀利的描摹了这一景观,也由此成为“迷惘一代”的扛鼎人物。
“蜘蛛侠”饰演的尼克成为串联出盖茨比的线索人物,有点像《公民凯恩》里的记者,盖茨比完全在他的讲述中复活。导演鲁兹曼曾执导过《红磨坊》《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歌舞大片,对于奢靡场景的展现,倒是熟稔有余。由著名说唱歌手Jay-Z担任本片的监制和音乐总监,以至于在1920年代的纽约富豪舞会上,我们听到了黑人说唱乐和电音舞曲(当然还有Jay-Z老婆碧昂丝的歌声)——鲁兹曼在故事年代更早的《红磨坊》里也改编过当下音乐,但夜总会里的音乐毕竟不像大亨豪宅里那么讲究,所以,这一次鲁兹曼做的实在太违和了。
盖茨比是个不世出的痴心男子,为了心爱的黛西,他不惜包装自己的穷苦出身,用尽浑身解数挣下万贯家财,把自己完全打造成一个富二代出身的高富帅,以此来和黛西的丈夫、一个真正的富二代出身的高富帅竞争——夜夜笙歌的豪华舞会,只是盖茨比用来吸引黛西,意图跟她重逢的一个招数。
痴情是一种病,盖茨比显然病入膏肓。事情终于摊开了,黛西开始在盖茨比和丈夫之间犹豫不决,在一次歇斯底里的争吵后,黛西载着盖茨比驾车疾驰而去,终于酿出了人命大祸。在此之前,我们早就见识过酷爱飙车的盖茨比,他带着尼克飙车,讲述自己精心包装过的个人传记——黛西是尼克的远房表妹,盖茨比靠近尼克也是为了能更贴近黛西。飙车成为剧情的转折点,也是盖茨比个人命运的某种隐喻:他一生都在将自己包装成一个精美的谎言,削尖脑袋挤进上流社会,好让对物质财富有着异乎寻常欲望的黛西能选择自己,盖茨比处心积虑的维持着自己体面、优雅而又“稳定”的富裕生活,只是在“飙车”时会暂时出离既定的轨道——吊诡的是,盖茨比又这么热爱飙车。
盖茨比毅然替交通肇事的黛西顶了罪,但他没能等来黛西的投怀送抱,而是一颗结束他生命的子弹——黛西早跟着丈夫远走高飞,最后一次“为黛西小姐飙车”要了盖茨比的命。
正如《纽约时报》批判的那样,《了不起的盖茨比》有过于彰显浮华物欲的嫌疑,鲁兹曼对于珠光宝气和奢靡场景的爱好,完全掩盖住了对盖茨比立体个性的描摹,故事平铺直叙,人物刻画单薄,有观众称此片“只见盖茨比,不见‘了不起’”,绝非虚言。
“爵士时代”过去了,珍珠港一声炮响给沉浸在孤立主义美梦中的美国人当头一棒——珍珠港的炮声似乎正是让盖茨比殒命的那记枪声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