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1、孩子想做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浓度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领带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3、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入睡,第一次学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而不能急功近利,打击孩子的独立愿望,或者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在开始时所体验到的成功和快乐会转化为内在的信心和动力,从而促使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4、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了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性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使孩子“我自己来”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独立自主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备这种良好品质的人有较强的责任心,能独立、勇敢地面对问题交解决,因此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学前其,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有一位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曾经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独立性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因为,今天的幼儿长大后将面对的是:社会变化更加争剧,科技发展更加迅猛。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在生存和发展。国际20世界教育委员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独立性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放的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疼爱倍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事事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愿意做。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习惯于让父母帮他做任何事。其实,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意,如“我要……”、“我自己……”。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除让幼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可以让幼儿练习一些复杂的内容。如:收发玩具、缝扣子,帮着大人择菜、洗刷碗筷、摆碗筷、桌椅,到不远的地方买东西等。同时,教师还要给予适时强化,充分利用职权“值日生”让幼儿为集体服务,并举行一些穿衣服比赛、整理床铺比赛、系鞋带比赛等,把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作为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始至终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是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还可以通过实验,开展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如进行“光和影子”活动中,利用早晨、中午、下午让幼儿在阳光下画影子,观察影子的不同变化,初步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及影子形成的原因。同时,还可经常向幼儿提出任务,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如“水有什么用?”、“下雨前,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上透口气?”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科学现象,如利用电的知识,解释“电风扇为什么会转?”“电灯为什么会发光?”等,使他们在不断地思考、探索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中非常注意培养幼儿“听话”、“顺从”,都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随着幼教观念的更新,我们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进度,选择合作伙伴,可以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时,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自由玩耍,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感知,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现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