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切利比达奇(也被译为:切利比达克)不用于一般指挥家,他的个性桀骜不驯、因极其排斥录音而饱受争议。当同期的卡拉扬、索尔蒂因录音事业而风生水起的时候,他的这一行为无疑就是在“自杀”,亲手切断了一次令自己发光发热的最佳机会

直到1998年,即切利比达奇去世两年后,他的遗孀和儿子才同意与唱片公司签约。后人也终于得以从各路“枪版”、或很难避免存在杂音的广播录音中“解放”出来,听到切利比达奇曾秘不示人的完整现场录音(当然,如果是放在切利比达奇还在世的时候,这样的行为绝不可能发生)。


初露锋芒,临危上任


切利比达奇第一次辉煌时期来自于1945年,当时历经百般困难的柏林乐团选择了切利比达奇接替波查德担任乐团的常任指挥,肩负起重振柏林爱乐声威的大任。当时的切利比达奇才柏林高等音乐学院毕业,年方33岁,在这之前,年轻的他指挥生涯几乎一片空白,更没有显赫的成绩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担此重任的切利比达奇通过日以继夜的努力,很快就树立了威信,他将柏林爱乐保持在一流水准,还大大地扩充柏林爱乐的演出曲目,让乐团走出传统曲目的圈子,直至富特文格勒解禁归来,与切利比达奇合作,共同管理柏林爱乐乐团,在合作过程中,切利比达奇从这位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对富特文格勒毕恭毕敬。

因而在富特文格勒逝世后,众人都认为他会是富老的接班人,然而事与愿违,最终柏林爱乐首席指挥的位置却落到了卡拉扬头上,切利从那一刻起,在将近有四十年间,都没有再踏上柏林爱乐的指挥台

切利比达奇与慕尼黑爱乐时代


此后,不同与卡拉扬日后的飞黄腾达,彻底与柏林爱乐绝缘后的切利,辗转于世界各地客串指挥,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于此,他将余生都献给了这个本身并不算特别出名的乐团,并带其跻身世界一流的队伍


从1954年到1979年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他们长达17年的合作关系为慕尼黑爱乐乐团写下了最传奇的一页,1979年成为这个乐团的音乐总监直至逝世为止。

在位期间,他指挥乐团诠释的布鲁克纳交响曲是最为精彩的表现,也成为了慕尼黑爱乐最重要的指标,此外还有柏辽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以完美的平衡声响与空间感,为听众创造出全然不同的音乐体验,而切利比达奇则不爱诠释马勒的作品。


指挥艺术中的“慢”与“真”


说起切利比达奇,他晚期的指挥艺术还以“慢”闻名,其实在其早年,多的是速度奇快、火花迸射的青春化演绎。人到晚年,锋芒内敛,作品有了长者的宽宏仁厚,从容练达,速度自然放下来,这点较易理解。且有这一倾向的,决非切氏一人。快慢是相对的,单就技术角度而言,速度最重要的是控制得均衡。而更重要的是,随学养及人生境界的递升,切老对艺术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方法也相应地有了转变:对总谱作微观式研究,排练作显微化处理,一个小节甚至一个音符皆有自身生命,绝不显得匆匆草草。

切利还曾在一次访谈中如此阐述自己的音乐哲学。他在指挥时,试图做到把每一个和弦、每一个声部都仔细分解和表达出来。“如果音乐速度变得很快,人们无法完全接受音乐所包含的深层内容,听到的就只是简单的音符,而不是音乐了。”于他而言,音乐不仅是美的体现,美只是其引人驻足的诱饵,音乐的本质是“真”。这就不难解释切利为何如此厌恶录音,经过传声介质、调试、再解码、再被聆听的声音似乎已与真实脱节,无法达到他拟真的要求。

切利比达奇&慕尼黑爱乐乐团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鸟》



近年来,慕尼黑爱乐乐团以其自有唱片厂牌MPHIL,逐步发行他们所保存且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历史录音,让乐迷有机会欣赏传奇艺术家最丰富的专辑收藏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资产,当属与切利比达奇的演出录音。因此在2022年春天,慕尼黑爱乐乐团决定发行由切利比达奇所指挥,录音于1988年的《西贝柳斯:降E大调第5号交响曲,作品82》以及1982年的《斯特拉文斯基:火鸟》。

在西贝柳斯《第5号交响曲》中,聆听者可以在这首作品当中感受到奇妙的宇宙力量,作曲家本人曾说:“上帝在这时刻打开了门,而他的管弦乐团则是在演奏第5号交响曲”。在这一份录音中,切利比达奇激发了慕尼黑爱乐既有强大的力量又有远见的诠释。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则像是一个华丽的童话故事,是切利比达奇对贯穿整曲的舞蹈节奏以及自身对民间元素的掌握与解,造就这成为一种美妙的聆听飨宴



MPHIL唱片公司首次以mSpatial杜比全景声 (mSpatial Dolby Atmos) 格式用数字方式发行该录音:mSpatial 由 msm-studios开发,可将老式立体声录音转换为真实的沉浸式(例如杜比全景声)聆听体验,对于那些想在高品质音质效果下聆赏切利比达奇精湛指挥技艺,本辑毫无疑问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原装进口】
谢尔盖·切利比达奇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鸟》
(德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