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5-4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5-4
复旦创办之初为私立大学,发展道路非常曲折,复旦校史都称之为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大上海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民国时代就名校林立,其中包括高举高打的国立交通大学,德资背景后转为国立的同济大学,美国教会背景的圣约翰大学。彼时复旦大学在同城竞争者面前简直是被吊打的小弟,很显然既不能取得政府当局的鼎力支持,也难以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源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复旦建校伊始,就面临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固定校址四处流浪的局面。1938年抗战形势愈发吃紧,复旦西迁重庆,导致学校财政更加陷入窘境,只能申请国立才能得以生存,在杰出校友、民国大佬于右任等的斡旋下,1942年复旦改为国立大学。民国时期复旦只能算是普通的大学,甚至被人称为野鸡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金石学家、复旦校友黄永年先生在著述中曾说,自己妈妈认为复旦大学抗战前是私立学校,是野鸡大学,黄先生因为家穷读不起心仪的光华大学,只好读了免费的国立复旦大学。当然,英雄不问出处,朱元璋讨饭出身都能成为,何况复旦大学民国时代已经成为国立大学,算是有了相当于现在的事业编身份。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复旦迎来了丝逆袭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民国时期普通大学的复旦大学,被选定为教育部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奇迹不奇迹?至于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不予探讨。根据《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1952年院系调整时,复旦大学在册的现代科学家由0个变成10个,成为全国院校调整受益最大的高校,没有之一。复旦大学吸收了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金陵大学、震旦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中文、新闻等院系,可以说完全重新组建了全新的复旦大学。其中,浙江大学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学界泰斗、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就是因此从浙大来到了复旦,开始担任复旦大学的教务长乃至校长。复旦大学一跃成为上海、浙江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民国时代就是全国名校的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学校发展更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