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简称“渝” 别称 山城、雾都,下辖26个市辖区、8个县、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化。重庆因山得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且分布广泛,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也是四个直辖市中唯一有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直辖市,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城市。
晚上打的去洪崖洞,遇见一个好客的驾驶员,他是重庆人,和我们聊他的家乡重庆。他1997年结束打工回来重庆。他指着车窗外说,这些非常繁华的街市,当时都是农村,是2000年后迅速发展起来的。25年来,重庆的变化天翻地覆,老的朝天门可以说今非昔比,完全变的不认识了。尤其距离朝天门2---300米的的网红景点“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是曾经的古旧民居,现在是占地3.15万平方米依山而建的11层吊脚楼群,高达79米,这条仿古商业街有餐饮娱乐文化展示等,每天开放时间为11:00~23:00,门票免费。据说战国时期这里为巴国军事要塞,宋代演变为石窟寺庙,明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修筑重庆城时设“洪崖门”与洪崖洞形成一体。明清时期发展为商业街区和码头贸易中心,清代吊脚楼群落初具规模;抗战时期成为重庆市民避难所,20世纪20年代洪崖门损毁后,居民聚居形成纸盐河巷。是2003年启动重建,2006年9月正式开放,总投资3.85亿元,保留传统风貌并融入现代商业;2007年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2018年成为全国网红地标。
据统计2024年除夕单日游客量达9万人次。我们晚上去了洪崖洞,问路,那人说从路口到洪崖洞100多米要一个多小时,当时不以为然。洪崖洞1楼和11楼是通马路的,我们打的是在11楼下车,来到洪崖洞果然是人山人海。乘电梯下楼的人太多了,不得已只能从11楼步行下到一楼观景台。步行有步行的好处,看见每一层都有吃有玩。据介绍,洪崖洞在清朝民国期间是热闹的街市和民居,是朝天门码头附近的一条沿山巷子。因为清朝的移民政策,让许多人迁徙到重庆,才逐渐变大。洪崖洞是仿古建筑。许多年轻人男女穿了古装拍照片。
还有朝天门附近的山城巷,围着石头建筑的古城墙也是非常热闹,它的外围是重庆的古城墙,里面大多数都是民国风的建筑,许多弯弯曲曲的小巷看起来是原汁原味,再往高走,山里口才是居民楼,有个在廊下卖东西的小贩和我说,她现在腿脚不好了,不怎么敢爬山,就在这半山卖点东西。我说山上什么都有,也不用下去了,她说有事情还是要下去的。我就在想,难道二千多年前的重庆只有山城巷那小吗?请看下面的城墙边介绍:
重庆古城墙
重庆古城墙为山地防御性城墙利用天然山地形,依山就势而建
始肇自秦将张仪筑城江州,距今已经有2300多年。但在20世纪初期雄峙江渚的城门,乃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指挥使戴鼎主持第四次筑城所建成。当时的城垣取九宫八卦之象,建节九开八闭之门,朝天门设置三重门洞,在开九门中现模最为宏阔。现此段城墙为戴鼎所筑城墙之基础上形成的。九开八闭之门中的金汤门在此附近。
距离重庆市中心14公里的磁器口,是重庆曾经的靠江边的码头古镇,一直繁华,现在修就如旧,成为了一个热闹的网红打卡地地,有着明朝以来的许多名胜古迹,可是我们来不及慢慢玩,走马观花的在主街上看了一下。歌乐山沙坪坝磁器口朝天门都是耳熟能详的重庆地名,都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地方,我们来去匆匆。
所以当初重庆是紧靠长江和嘉陵江的一处处山头平地,如今的重庆不断往山下发展,所以比以前古重庆,或者清民时期重庆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也比25年前也大了许多倍,究竟多少倍要看官方数据了。老百姓只知道是变化很大,日新月异,换了人间。重庆的川菜也越来越受欢迎,重庆人开朗大方热情,就如那红红的小辣椒,深受欢迎,所以重庆越来越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