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人去中介咨询一下买房子的事,结果第二天好像所有中介都知道一样,纷纷电话短信过来给你介绍;房子买完,紧接着装修公司纷纷来电话。
不止买房,买车(来电推销)、在银行办了银行卡(来电推销贷款)、给小孩报培训班、网课同样如此,很多都是一上来就把你的信息报个准确无比,连小孩在几年级几班都知道。这除了让人很郁闷外,真的是毫无办法!很多人其实都知道这肯定是信息泄露了,今天我们就来举三个例说一下我们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
一、教培机构信息失守
针对教育培训行业投放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内部数据,有教培的内部员工在公司电脑植入木马盗取客户的资料信息,这种一般不会是个人作案,而是以产业链形式存在。此类犯罪链条分为木马制作人员,购买木马程序并分发的组织者,跑腿‘投毒’人员等上、中、下游。”涉案团伙人数众多、组织严密,犯罪手段极其隐蔽。
二、电商平台“订单解密”
商户、“解密中介”、快递公司勾连,贩卖个人订单信息
有人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东西后,会多次接到陌生推销电话和境外诈骗电话,同时还收到各类虚假购物信息。毫无疑问,你的信息被贩卖了。
其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出台后,为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会在电商商户页面和快递面单上将收件人、手机号、收货地址等字段的中间信息替换为“*”,为订单信息加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电商平台为满足商户正常业务需求,通常提供少量的“订单解密”额度,但部分商户受利益驱使勾结“解密中介”,对全部“加密订单”进行“解密”。订单导出、订单解密、对单结算,只要简单三步就可以轻松获取被加密保护的客户订单信息。
“电商商户利用订单助手及打单软件将‘加密订单’批量导出,并发送至‘解密中介’。‘解密中介’则勾结快递公司‘内鬼’解密订单信息,并发送至电商商户。随后,电商商户便会按照成功解密的订单数量,向‘解密中介’支付报酬。”
三、求职网站虚假招聘
某平台求职者田女士投诉称,平台注册信息为“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的联系人以教如何赚钱为诱饵,对其进行刷单诈骗2400元。该科技有限公司冒充合法企业,在平台上传虚假的营业执照、办公环境视频,通过发布虚假职位,累计非法获取上百名求职者姓名和手机号。
求职者一旦将本人简历提供给该科技公司后,犯罪团伙便会于次日添加求职者微信,向其推荐主播打榜工作,并将其引流到某办公APP。引流成功后,诈骗团伙会继续诱导被害人下载涉诈APP,对被害人进行刷单诈骗。
这是一条制售假营业执照、在各大平台违规注册公司、骗取倒卖求职者信息的黑产链条。
我们日常生活中,特殊来电要留意:“00”或者“+”开头的多是境外诈骗电话,如果没有境外亲朋很可能就是诈骗电话;400开头的电话一般都是企业号码,只能接听不能呼出;显示未知的电话号码,身份所在地都不显示,这类号码建议直接挂断。
快递单据保管好:快递单据、火车票、取款凭条、信用卡账单等往往含有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如确需丢弃,可以先用记号笔把含有个人信息的内容涂抹覆盖。
使用WiFi要慎重:一些公共场所的WiFi,很可能是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钓鱼”陷阱,容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使用不常用的公共WiFi时,尽量不要登录网银账号、网购账号。
登录密码勤更换: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不同账号的密码应当设置不同密码,密码应尽可能加入标点等特殊符号。
身份证明不出借:向他人出租、出借身份证、银行卡等行为,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出借身份证可能会导致他人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不法活动。银行卡包含了你的个人金融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泄露给他人,可能会导致银行卡被盗刷、资金被转移等风险。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9-24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41
- 注册 20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