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杭州宇树科技提供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声明称,宇树最近没有参与任何比赛。
“我们的G1人形机器人,从去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全球非常多的客户,使用了很久。所以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我们的机器人。比如我们的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我们的机器人。有好几个独立团队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请大家不要误解。”
该公司称,“比赛都需要提前好好准备,我们最近事情比较多,和很多其他机器人公司类似就没直接参与。”
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由宇树制造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出现在了比赛现场,其表现受到网友热议。
作为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地,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从去年底就注意到,人形机器人将在今年迎来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时刻。
“产业化需要一定的应用场景,经过研究,我们认为‘马拉松’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场景。”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将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比作机器人领域的“F1”,“如果说,F1比赛是汽车产业前沿技术的试验场,那么,机器人半马就是验证人形机器人产业新技术是否可靠的试金石。”
在长达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要面对长时间奔跑、复杂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挑战。这要求人形机器人在高密度一体化关节、机器本体的散热、运控算法的鲁棒性、能源动力供给以及能源系统效率等多方面具备极高水平。
获得冠军的“天工Ultra”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其总经理熊友军表示,这次比赛既检验了公司的算法、整体运动控制能力,又验证了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获得亚军的N2机器人来自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姜哲源表示,N2虽然是一款已经量产产品,但通过这次比赛也进行了多方面检测验证,使得自己和团队有信心让机器人在3至5年内走进家庭,干起家务活。
“赛前我们就定下了‘参赛即胜利,完赛是英雄’的目标。最终,有20支队伍参赛,6支队伍完成比赛,可谓目标完成。”在梁靓看来,机器人半马并非“作秀”,而是一次机器人技术与体育竞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同时,拉近了前沿科技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进产业化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跳出本次人形机器人半马约21公里长的跑道,俯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亦庄,赛场并非秀场,还有更深层次的产业联结。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力表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能够顺利完赛,得益于整个亦庄的产业生态,即4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智能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