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望“现在商业银行是一块钱一块钱地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要一毛钱一毛钱地省。”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会上,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表示,要继续过紧日子,继续严控一般性的日常性开支。
一句话道出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的挑战。在低利率、低息差、低费率环境下,商业银行告别躺着就能赚利差钱的局面,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也必须精心腾挪才能维持正增长的体面。
随着商业银行2024年度业绩陆续交卷,“精细化管理”成为银行行长们挂在嘴边的高频词。
在统计的20家主要上市银行中(六大国有行、九家A股上市股份行,江苏、宁波、上海、南京、杭州银行等五家城商行),其中工行、建行、招行、浦发等七家营收同比下降,平安银行、民生银行营收、净利润双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4.19%、9.85%。20家主要银行的营业收入微降,净利润同比增长2.19%。
以“宇宙行”工商银行为例,其2024年营业收入8218.03亿元,同比下降2.5%,这是其营收连续第三年同比下滑。2024年工行净利润3669.46亿元,同比微增0.5%。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评价这份成绩单时表示:这么大的规模还能有正增长,确实不容易。考虑宏观利率环境和内外部市场变化等因素后,工商银行的创收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减弱。
拆开工行的营收结构:利息净收入贡献了77.56%的营收,同比下降2.7%;非利息收入占比22.44%,同比下降1.9%。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下降16%成为维持净利润增长的主要贡献。
过往,商业银行通过加大信贷资产投放“以量补价”,来对冲政策利率的下行,但2024年,政策利率加速下行以让利居民和企业,使得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普遍下滑。
2024年,央行接连三次下调LPR(贷款基准利率),使得1年期LPR降至3.1%,5年期以上LPR降至3.6%。下调力度为近年来最大,政策利率下行显著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综合融资成本。
有购房者每个月房贷利息能节省上千元。央行统计,该举措每年有望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1500亿元。
近几年,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持续下降成为反哺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国信证券银行团队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下降带来业绩增长2.9%。不过,不同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绝对水平差异较大,部分银行释放拨备维持利润增速的空间已经有限。
多位银行员工介绍,当前银行厉行节约,在很多小事上开始“抠”了起来。“我们要求从点滴做起,随手关灯。”“尽量双面打印,减少彩印。”
工行年报称,该行做好减法,坚持“过紧日子”。从严从紧管控日常运营费用,集团差旅费、会议费、车船使用费等行政费用同比下降约8.3%。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提到,该行正在推动网点的收缩,调整为小一楼、大二楼,因为一楼的租金很高,但到网点的人越来越少,造成很多浪费。尽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但降本增效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精细化管理,平安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下降了54亿元,同比下降11.7%。
建行的业务及管理费总额有所上升,但物业及设备支出较上年减少4.25亿元,建行称主要是加强资产集约化管理 ,物业管理费等同比减少。
存款规模大增,利息却少了近900亿
银行视存款为立行之本。但近两年,在投资波动性加大的情况下,存款规模大增且“定期化”趋势明显,在贷款利率快速下行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利率下行较慢且利息支出刚性,成为银行行长们颇为头疼的问题。
央行统计显示,2024年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存款新增规模仍处于高位。
多位银行行长表示,将控制存款成本作为重中之重。
冀光恒指出,过去平安银行的付息成本比其他股份行高出不少。当前在资产投放有压力有竞争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控制付息成本。今年对零售条线的考核就是付息成本降到同业中的低位。对一些资产定价低但付息成本高的分行,会重点控制其付息成本,不给额度。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也提到,该行坚持把拓展低成本存款作为重中之重。2024年兴业银行的存款成本同比下降26个BP,为利息净收入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备受行长们青睐。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表示:特别值得欣喜的是,该行活期存款较上年增加1276亿,占比提升3.3个百分点。存款付息率降幅持续扩大,2024年存款付息率2.14%,较上年下降17BP。
招行副行长彭家文指出,招行2024年的存款成本在市场最低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了8个BP,并且开年以来存款成本下降仍在延续。目前,招行的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54%。
彭家文提到,近年来招行的定期存款占比一直在上升。去年9月底一揽子刺激政策出台后,招行的活期存款从9月底的48.70%反弹至年底的52.24%。彭家文称,如果接下来资本市场整体企稳向上,包括消费在内的经济活跃度提振上升,将有利于活期存款占比上升,但目前很难得出反转的结论。
存款大增,但银行支付的存款利息却大幅下降,这一反常现象出现在多家银行的财报中。
在统计的主要上市银行中,2024年度存款规模增加了8.7万亿元,但利息支出却少了895亿元。其中,工行、交行、中信银行的利息支出均减少了上百亿元。
尤其是,工行在存款大增1.29万亿元的基础上,利息支出减少了256亿元。工行指出,主要是该行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下行,压降存款付息成本,存款平均付息率下降17个基点。
多家银行在去年下架了三年期、五年期的大额存单。一位工行储户提到,去年8月时,她看到一款年利率2.15%的三年期大额存单,但客户经理告诉她,该产品要100万元起存且早已售罄。2024年7月、10月,国有大行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如今,工行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仅有1.55%,相当于今年存100万和去年存的话相比,每年利息要少赚6000元。
房贷、经营贷不良率有所上升
近年来,银行业纷纷学习招行开启零售转型,将零售业务视作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Wind数据显示,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均保持平稳乃至下滑,其中企业贷款不良率均有所下滑,而个人零售贷款不良率虽仍处于相对低位,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其中,工商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抬头明显,从2023年末的0.7%攀升至2024年末的1.15%,个人贷款不良余额增加了420.7亿元至1028.27亿元。其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率、不良余额均有所上升。
工行副行长王景武在业绩会上回应,强调零售领域不良率虽有所上升,但变化趋势与全行业基本一致,资产质量处于可控水平。在消费贷款方面,将持续加强前端准入和审批管理。
工行年报显示,其突出个人贷款业务在稳房市、促消费、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中的功能。2024年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了3040.99亿元,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增加显著,增加了3308.45亿元。
平安银行正推进零售转型战略。但该行年报显示,其个人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0.6%,营收贡献占比为48.6%,但净利润贡献占比仅为0.6%。主要原因是大幅计提零售金融业务的资产减值损失,侵蚀了零售业务的利润。
平安银行高管指出,该行坚决压降个人贷款中的高风险业务,这是其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的结果。2025年会继续加大按揭、抵押类贷款的投放,零售业务今年会逐步好转,不良峰值出现基本出清的拐点趋势。
邮储银行服务6.73亿个人客户,零售银行特色鲜明。邮储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姚红介绍,该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的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而非房消费贷款与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下降。
姚红解释,整体来看,202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周期、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共同影响,同时个人及小微客户群体抗风险能力总体偏弱,商业银行零售信贷资产质量波动幅度普遍有所加大。
姚红强调,邮储银行的个人信贷资产户数多、笔均小,个人经营贷户均金额约4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户均约50万元,高度分散,无集中性不良,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此外,信用类贷款逾期30天就划入不良,资产质量相对透明;个人贷款抵押类占比为75%,不良后通常实际损失水平会更低。
招行行长王良提到,该行零售信贷的逾期率和关注率也呈现上升的势头,全行高度重视零售信贷风险的防范。零售信贷的风险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随着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特别是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促进居民收入水平保持稳定,零售信贷资产质量也会趋稳。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8-10-7
- 行业 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