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任江苏省政府秘书长程天放题词
馆章--镇江南门大街
馆徽
开馆纪念册
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借书章程
1934年该馆获一贾姓家族(贾静哉)的捐助,在镇江南门车站旁水陆寺巷26号得到一块地皮,得以在1935年另起新馆舍。该项目总体耗资3666.2元(战前法币),馆存图书数量约1万余册。
水陆寺巷26号馆舍--1935年
该馆除在镇江本地借阅外和举办流动书展外,还可以邮寄借书,并在泰州、青浦、海安设有代理处。该馆每周还在《苏报》上附带一份图书副刊。
这个图书馆由于陈涛的职业身份(国府江苏党部调查科科长)特性,并且该馆牵涉到历史人物的行踪(扬州江氏、海外国共史学者司马氏(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图书馆馆长)等),所以在历史上既有一定的知名度,却也不大见诸于刊物。
司马氏曾说,镇江是其一生中最早接触新文化的地方。这与他在私立镇江流通图书馆的职员生涯可谓大有关系。最终也由于他的进步活动被陈涛发现,导致一时间身陷困局。他与扬州江氏的结识,也是在这间图书馆中。
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主办的馆刊《读书周报》,虽然存续时间短暂,但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该刊1934年9月21日创号,1935年3月1日出完第一卷第三期停刊,陈涛发行,李百仞编辑。主要撰稿人有洪为法、陈涛、李百仞、洪文翰、石公、吕振昌、徐炳升、郁天碧、萧若水、范鼎仁、章扬、廷芳、复生、余警心、秦镜、陈德轩、塘小雨、顾仁铸等。
全面抗战开始后,馆长陈涛随国府西撤,这一图书馆也就在战乱中化为乌有了。
1947年陈涛又在上海组织了复馆,存有《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复馆一周年纪念册》,但未在社会上再起反响。随着国府在大陆的失败,他和他的图书馆很快便再一次消失于历史之中。
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复馆一周年纪念册--1948年
[ 本帖最后由 爱搓澡的大脸咪 于 2025-2-17 17: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