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官塘桥鹏龙星徽奔驰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镇江的古运河(视频)
    百姓话题  >  [社会写真] 镇江的古运河(视频)     
    查看: 1106  回复: 4
    [社会写真] 镇江的古运河(视频)      查看: 1106  回复: 4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1
    • 注册 2008-5-5
    • 行业 其它
    •  
    镇江的古运河(视频)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9
    • 注册 2006-6-22
    • 行业 学生
    •  

    彭公山的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1
    • 注册 2008-5-5
    • 行业 其它
    •  


    QUOTE:
    原帖由 草蛉 于 2025-1-12 18:05 发表
    彭公山的呢
    老师:昨天的彭公山活动视频不宜发这里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
    • 注册 2003-2-14
    • 行业 IT 通信
    •  

    【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
            
                    镇江:古运河畔的多元风情
            


            
                   

    古运河上段经过精心的景观改造,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绿洲和河畔的花海。沿河而建的诗词墙、内河码头以及袁公义渡等景点,通过一条紫色的步道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宁静悠闲的好去处。同时,这也成为了古运河历史风貌的绝佳见证,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在镇江这座充满诗意的城市中,河滨矗立着一座别具一格的诗墙。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凝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血与智慧。这道诗墙以教育部经过严格遴选后,最终选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七首关于镇江的古诗文为基石,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游客们在此处驻足,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些诗句所传达的情感与韵味,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镇江的美景。
            


            
                    镇江的诗词文化历史悠久,自一千六百年前的乐府民歌《华山畿》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起,便奠定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一直是文人墨客心灵的归宿,诗词文赋在这里流传千古,生生不息。这些诗文不仅是一字一句的堆砌,更是镇江这座城市灵魂的写照,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情怀。

    谈及镇江,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便浮现眼前。在春日的细雨中,镇江的韵味愈发浓厚,不仅弥漫在烟雨朦胧的巷陌间,更深入人心。然而,镇江的魅力并不仅限于此,她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为动人。王昌龄在寒江楚山边,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达了他坚守一颗纯粹之心的决心。王湾在这里吟咏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诗句,不仅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更深刻诠释了人生旅途中的坚韧与豪情。

    自古以来,镇江便是英雄豪杰的摇篮。无数英勇的将士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镇江的英勇与不屈。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呐喊,放射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而无数诗人则以笔为剑,以诗为魂,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他们的诗词中既有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与愤慨,也有对民族复兴的期待与憧憬。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便是对这种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
            


            
                    镇江的诗词佳作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镇江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和人文精神。这使得镇江无愧于“中华诗词之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市”的美誉。



    《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镇江港口向外界敞开了大门,随之而来的蒸汽机轮船开始在长江上频繁穿梭。这一变革,使得镇江的航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依赖风帆和船工的古老木船,一跃进入了蒸汽机驱动的现代化轮船时代。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镇江至丹阳的客货航线首次开通,由和济轮船公司负责运营。这条航线全长57千米,每天都有小火轮往返穿梭,途中会在辛丰、黄泥坝等站点停靠。旅客抵达丹阳后,还能便捷地转乘前往金坛、常州、无锡等地的班次。此外,镇江至溧阳的航线也由通商公司承运,全程116千米,每日均有航班发车。这两条航线均以西门桥为分界点,桥南侧停靠丹阳航轮,桥北侧则停靠溧阳航轮,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两处码头分别称为溧阳码头和丹阳码头。



    溧阳码头,长133米,宽2米,以条石铺筑的路面从南至大西路,北至缸瓦巷。这里主要承载着来自溧阳、宜兴的陶瓷砖瓦和毛竹木材的运输,因此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窑货码头、毛竹码头。码头上,大缸瓦罐、砖头瓦片堆积如山,甚至与溧阳码头垂直的小巷也被命名为缸瓦巷,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与此同时,丹阳码头也热闹非凡。它长300米,宽4米,同样以条石铺筑的路面从南至新马路,北至大西路。这里主要运输粮食、土特产、柴火以及搭载旅客。与码头相连的西柴院巷子,因存放柴火而得名,为市民提供了烧饭做菜的便利。此外,岸边还坐落着几家织布工厂和染坊,染坊的染色废水有时会直接排入运河。
            


            
                    尽管这两座码头位于运河畔,但它们与长江仅相距不足千米。依托长江大运河的黄金十字水道,这里成为了南来北往商贾、旅客以及物资的重要转运枢纽。繁忙的码头街市景象一度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
            


            
                    如今,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市规划设计院和文旅水务公司联手实施了景观提升工程。其中,“码头街市”的浮雕生动刻画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陶瓷窑货”则细致描绘了从宜兴、溧阳运来的陶缸瓷罐和砖瓦窑货的壮观景象。此外,“竹木商行”和“粮食米市”的浮雕也分别展现了毛竹木材及其制品,以及粮仓、米店、酒肆的热闹场景。
            


            
                    这处新建的景点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历史的窗口,更让人们在游览中感受到“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的历史韵味。

    袁公义渡,坐落于老西门桥西侧的岸坡之上,呈现出一座小巧而精致的方形半亭。其亭身空灵秀美,两只翼角高高翘起,宛如《诗经·小雅》中所描绘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景点设计师巧妙地汲取了苏轼诗中的意境,以“桃花春涨孤舟起”和“野老苍颜一笑温”两联佳句组成集句联,将其精致地悬挂在亭柱之上。同时,又将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巧妙化用为“春篙水暖”,制作成横匾,寓意摆渡翁的善举如同温暖的春风,给人以深切的关怀与温暖。这样的设计不仅引人驻足欣赏,更让人在游览中感受到袁公义渡的深厚文化底蕴。



    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常镇道袁鉴响应绅士们的建议,在上河边缸厂对岸增设了一艘义渡船,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民众。为了纪念袁鉴的善举,人们将此渡口命名为“袁公义渡”。此后,严荣德、孔传铨和袁文等人在运河畔又陆续设立了其他三处义渡。他们虽非官宦巨贾,却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如捐资助衣、施粥、抚恤孤寡、养育婴儿、赈济饥民等,其大义之举赢得了后人的深深敬仰。
            


            
                    在过去,为了保障漕运船只的顺畅通行,河上一直没有桥梁,两岸居民只能依靠摆渡。义渡因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慈善行为。直到清朝末年,随着漕运的衰落,才在利涉桥(又称石浮桥)的基础上,陆续修建了多座桥梁,摆渡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镇江还有一条名为运粮河的河流,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开通以来,为了方便船舶通行,河上一直未建桥梁。行人和货物过河只能依靠摆渡,其中四摆渡和六摆渡最为人所知。同时,在长江上,镇江也设有多个摆渡点,如焦山渡、石公渡等。
            


            
                    义渡这一慈善行为最早出现在宋代,而在清代达到了鼎盛。当时社会推崇儒家的仁政理念,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的民间慈善家,义渡因此得以广泛兴起。义渡的资金来源多样,包括政府拨款和民间募捐等。其中,渡田作为重要的渡产之一,为义渡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时代在变迁,交通在发展,摆渡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所蕴含的大爱精神却永远闪耀。在此次工程中,设计师巧妙地将袁公义渡这一江苏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作为运河慈善的象征,进行了精心的修葺和保护。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那些无私奉献的慈善家们的一种缅怀与致敬。

    [ 本帖最后由 zhangqh_zz 于 2025-2-15 18:08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17-10-19
    •  

    古运河风光带当初建的时候很好,但管理不善 ,前期丁卯段很好的地方现在有点破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22152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