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兴酒海街

大运河也是镇江的母亲河。古代江南运河在南水关附近分成三条岔道:

第一条曰京口河,传说东汉末孙策时开挖,即城东的护城河。沿老城墙根向北,经便易桥、朝阳门、定波门、跨鳌门,流向北固湾,清末后逐渐湮灭。

第二条为府城西、南两面的城壕,南朝齐明帝时开筑,隋炀帝时拓宽改造。流经虎踞桥至溧阳码头段。明初时城壕与穿城而过的漕渠连通汇合,经大京口流入长江。

第三条是秦代开凿的穿城运河,又称漕渠,南朝宋文帝、孝武帝时疏浚。从南水关流经酒海街、下河头之间洼地、范公桥、寿邱山、乌风岭、嘉定桥、凤凰岭、高桥、太平桥,在北水关出城向西汇入长江,“贡赋征输,皆由此渠以达于江,而至于畿甸”,清代时漕渠改称关河。

古代称一种大型盛酒容器为酒海。最早见于《嘉定镇江志》卷十一:“宋故相秀国陈升之宅,在朱方门外范公桥之南。《苏氏谭训》载之甚详。今为后军寨,并酒海酒库。”

酒海街位于漕渠南汊口要冲,临漕渠(关河)建有官营“酒海酒库”,故名酒海街,为城内“六街三市”之一。宋以降,两岸酒肆林立,楼宇鳞次栉比;夹岸柳枝低垂,风吹婆娑拂波;银光涟漪阵阵,蛙鸣声声入耳;街巷作坊比肩而立,来往商贾络绎不绝;晴空笙歌达旦,夜晚星月交辉;河上画舫云集,漕运商船如梭,好一派“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的繁盛景象。

名人荟萃留遗风

春秋至清代的名人住宅皆集中于酒海街沿岸风水宝地。

《嘉定镇江志》卷十一云:“《京口集》有升之营所居诗及沈括‘陈丞相宅避暑’诗。括《笔谈》云:秀公治第于润,极为宏壮……旧总所中酒库相对。运河东岸侧有秀公亭,后废。”说的就是北宋神宗丞相陈升之的“清溪花园”,后渐成酒库,形成日后的酒海街。

据《至顺镇江志》记载:“庆封宅,在城南一里,即今朱方门外。”就是说春秋吴国朱方权臣庆封的故宅在今酒海街附近。又据《嘉定镇江志》记载 :“故相魏国公苏颂宅在化龙坊,与陈升之宅相近,即南唐镇海节度使林仁肇故居也。”据推测化龙坊应在酒海街、范公桥以东北,宋两浙转运使刁约宅“藏春坞”原址。北宋徽宗丞相曾布宅“在千石墟之东,后为都统司双望酒库、道林寺”,今古通巷江科大附属小学位置。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祝应瑞罢官归京口,居石头巷“见山楼”,在此著《瘗鹤铭考》,画《观碑图》;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亦住见山楼。清道光年间诗人夏桢宅也在石头巷,其读书处称“十砚斋”。

镇江中医药文化历史久远,杏林门派众多,历代名医辈出,江南何氏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支。何氏始祖何公务辞官隐居京口城内今正东路酒海街附近。其后裔世代定居于何家巷,谱称京江何氏,清代巷内建有何氏宗祠。自南宋初年以来,何氏家族相继涌现过350多位医家,世代相承,绵延不断,至今已历30多世。

丹徒县学依山傍水,内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范公祠、文昌楼、宋宗忠简公祠、名官祠、乡贤祠、敬亭等建筑。明代大文豪冯梦龙曾在范公桥堍清风大街的丹徒县学任训导8年,在此期间创作完成了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以及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记》《智囊全集》等。

景色优美文化丰厚的酒海街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仅宋代林景熙、梅尧臣、释仲殊、沈括、苏轼,清代鲍皋等名人在此留下的诗作就有数十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