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顶针布置应使顶出力尽量平衡。结构复杂部位所需脱模力较大,顶针数量应相应增加。

(2)顶针应设置于有效部位,如骨位、柱位、台阶、金属嵌件、局部厚胶等结构复杂部位。骨位、柱位两侧的顶针应尽量对称布置,顶针与骨位、柱位的边间距一般取D=1.5mm,另外,应尽量保证柱位两侧顶针的中心连线通过柱位中心。

(3)避免跨台阶或在斜面上设置顶针,顶针顶面应尽量平缓,顶针应布置于胶件受力较好的结构部位。

(4)在胶件较深的骨位(深度≥20mm)或难于布置圆顶针时,应使用扁顶针。需要使用扁顶针时,扁顶针处尽量采用镶件形式以利于加工。

(5)避免尖钢、薄钢,特别是顶针顶面不可碰触前模面。(6)顶针布置应考虑顶针与运水道的边间距,避免影响运水道的加工及漏水。具体要求参见第十章10.2节。

(7)考虑顶针的排气功能,为了顶出时的排气,在易形成抽真空的部位应布置顶针。例如型腔较大平面处,虽胶件包紧力较小,但易形成抽真空,导致脱模力加大。

(8)有外观要求的胶件,顶针不能布置在外观面上,应采用其它顶出方法。

(9)对于透明胶件,顶针不能布置在需透光的部位。

B.顶针选用原则

(1)选用直径较大的顶针。即在有足够顶出位置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直径、且尺寸优先的顶针。

(2)选用顶针的规格应尽量少。选用顶针时,应调整顶针的大小使尺寸规格少,同时尽量选用优先的尺寸系列。

(3)选用的顶针应满足顶出强度要求。顶出时,顶针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为避免小顶针弯曲变形,当顶针直径小于2.5mm时,应选用有托顶针。

产品完成一个成形周期后开模,产品会包裹在模具的一边,必须将其从模具上取下来。此工作必须由顶出系统来完成,它是整套模具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顶出、复位和顶出导向等三部分组成。

1、顶出系统的设计原则

顶出系统形式多种多样,它与产品的形状、结构和塑料性能有关,一般有顶杆、顶管、推板、顶出块、气压复合式顶出等。

镇江校:大市口中山东路98号永康大厦5楼西府教育

丹阳校:南环路88号金阳大厦6楼星辰教育(汽车南站对面)

联系人:王老师15850459336(微信同号)   qq1426875147

镇江校报名地址:镇江大市口中山东路98号永康大厦五楼西府教育

丹阳校报名地址:丹阳市南环路88号金阳大厦六楼西府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