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又是大雪在眼前,原来约好去爬南山的,大雪盈门,还出去?
站在窗前,看着已经很久没见过的大雪。
“老师,你应该带我们看雪景!”学生打来电话。
“当然,你再约几个同学。”
学生为什么要我陪着?很简单,他们知道一定要写作文,而我在,可以当场指导。
也就在这时,又有朋友打来了电话。他是来自北方的,正好和学生说北方的雪。
我到金山湖门口时,已经来了不少学生,很多都是家长陪着的,朋友也到了。
我多年不曾体会到了冬天的冷,等到了金山湖,那儿已经有很多的人了。
一个个都不怕冷。
“老师,你冷么?”学生问。
“冷!”
“现在的人,都不怕冷。”朋友说。
“也不冷啊!”我看着朋友,说,“我奶奶说,她小时才叫冷呢!”
“我奶奶也说过。”朋友说。
我想起小时,奶奶说过一件事:一年冬天,好冷,奶奶却跑到城里。从城里,又跑到乡下。我问为什么,说得却简单。他们小伙伴打赌,看谁在下雪天能步行十公里。
从乡下到城里,正好十来公里。
这不是傻么?也就是这件傻事,成了茶前饭后的笑谈。
现在,不怕冷的人到金山湖看雪景。
等学生陆续到齐后,我和朋友说:“你去过不少的地方,和学生先聊聊外地的雪景。”
大家集中好了,朋友花了十多分钟,介绍了北方的雪。
我就说了雪天的一些小故事,并指导这篇作文如何写得更好。我希望要写眼里的雪。而眼里的雪,是你眼里的,肯定和别人的不同。
同时,我要求学生采访看雪景的人,最好听他们说一件和雪有关的事。
两小时后,我们又在门口集中,我要求学生口述自己的文章,每人三篇,然后讨论。
家长和老师,包括我的朋友,一起参加讨论。
那一天,雪天的散步,学生带着手机拍了很多的照片,我让每一个人选一张照片,写一百字的文字,要求美美的。
一周后,学生作文交上来了,有配照片的短短的文字,有自命题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用心之作,每一个人所写的角度都不同,如果不是一起看雪景,一起讨论,内容不会这么丰富。
学生作文写得好,大家都高兴,我推荐了几篇,报刊都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