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小结
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防止重大疾病隐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司帮我们安排了健康体检。作为体检的组织者和落实者,一大早我就紧张并忙碌起来了。
8点钟来到医院,已经好多人在里面排队了,安排好同事们换取体检单后,我也进入体检区域参加体检。在一个多小时的体检时间里,我又接触到一些事情,和大家分享
在抽血的时候,前面是某局的工作人员,和同事打趣的说,昨晚又去喝了,抽出来的全是酒(还好我们昨天喝的都是自带的茶叶和饮料)。看来习主席关于舌尖上的浪费的重要批示没有完全在基层落实到位。另外,看到某位小姑娘抽了9管子血,走进一看三千多的豪华套餐,还好我们公司没有对我们这么关怀,要不然这9管血我们也跑不掉了
在检测的时候,身边的人们讨论着这个偏高、那个超标的,无奈和恐惧纷纷写在脸上,小文不幸也血压超标,记得去年同期的指数是83-117的黄金数据,今年的小文不得不向岁月低头了。此外,去年还有一个血液浓稠度偏高,后来喝了一年的水,静待最后数据。
对于此次体检,不得不提的是去年没有接触过的一个名词: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细菌近期经常出现在我的耳边。朋友说这个细菌是癌症的罪魁祸首,经常在外面吃公餐的人尤其容易中招,吓得我这个一年到头不在家里吃几顿饭的小年轻脸色苍白
赶紧查了一些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资料:
感染与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胃黏膜相关【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MALT) 淋巴瘤和【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研究机构(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应注意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
忌烟、酒、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物质可降低某些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减低治疗效果。含【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的几率。
胃内PH值是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点要注意口腔卫生,无窗的【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要定期【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
引起的疾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肠胃专家介绍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和肠【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病。专家表示,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一直不非常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
(1)胃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悬液可造成胃【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状和病理改变。
(2)患慢性胃炎时HP检出率非常高,而胃黏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3)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HP【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HP免疫球蛋白,这表明HP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4)针对HP进行治疗,会使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明显改善。
(5)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病人的胃窦部可检出HP,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HP【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较高。
(6)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溃疡能愈合。
(7)用HP感染【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能让之发生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HP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8)在志愿者试验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还会引起难以去除的口臭,口气重。
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即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感染途径
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机制(胃酸、【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goodwin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学说。
目前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如何预防感染
1.亚洲人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在相互传染。当然,这种用餐方式还可传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国医学家早就呼吁:要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2.科学家在一些拉美国家的饮水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研究还发现这些细菌可在河水中存活3年。专家也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
3.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在中国都有不少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经过研究发现,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都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系。因此如果有幽门螺杆菌存在的父母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以免影响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
4.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经常使用的餐具也一定要严格的消毒。
6.牙具等清洁用品不要放在卫生间内,一定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而卫生也需要经常的通风以及接受阳光的照射,卫生间在阴面的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5-10分钟即可。
7.定期到医院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TXM,不知道你们今年体检了没有,体检的话有没有查这个指标呢?还没有体检的TXM抓紧把这个查下吧,有则抓紧吃药(能把细菌杀死),没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