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老师解析2019江苏高考作文题


每年都要被高考一回,家长、老师们纷纷请我解析,在我心中,只是万题不离其中,尽在108将范围之内。在此整理下我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一、层次


材料分四句,也是四个层次。第1句为引,2,3句为分,第4句为总。文字虽短,也要“解剖麻雀”。提醒考生必须作结构上的解析,这是解析的第一步。思考的抓手宜先从尾句“总”开始,不要被前3句“分”牵住鼻子。“物如此”对应第1句,2,3句对应“事犹是”,落笔在“人亦然”上,由物及事,终在及人,这就是出题者需要考生审题时悟出的关键一步。如果围绕前三句“物”与“事”去思考,而忽略唯“人”所悟所用的根本要求,则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降低了文章的意义与价值。


二、归一


先分后总,层次分好,思考打通四句,“归一”为总。首句“物各有性”,强调物各自的特性;第2句开始根据物性“归一”。水加水还是水,请不要忽视此句只是强调水的本质属性归水,但原来的水,和加的水,不要简单的想是同样的水,可以是清水,污水,绿水,蓝水,矿泉水,汽水,可乐,王老吉,九寨沟的水,都江堰的水,长江水,吾家门前的河水……;盐也是如此,无论产自哪里,用途如何,仍具有共性——同类相容,“和而不同”,加了再多,变了再多,难以改变“一”的本质,“还是”强调的背后是“归一”——外在不断地变,但本质不变。第3句开始提升,调和“归一”。五味调和,百味纷呈。就以橡皮泥为例,五种颜色,可以调和成“一”种颜色;各种颜色共存融合,分别排列组合,不断融合,是不是能相生出百色,千色?联想百味纷呈,是不是也色彩纷呈?从变的角度分析,初心不变,本质不变,守一,所谓“一理通百事”,“百事生百味”。尾句把物→事→人打通,达天人合一之境界。


三、开悟


重点打通与人的思想通道,思考产生观点。简单分析,第1句联想物有物性,人有个性,第2句联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第3句从五味到百味,最后立意于尾句的“人”生况味。深层次分析,水结晶成盐,盐再调出百味,百味尝尽,得人生一味。第1,2句“水至淡,盐得味”,水是水,盐是盐,如果停留在这个层次,那么我们只能得出死的知识,难以解析其中的真味,更难以产生人生的思考。古人云“常里识英奇,淡中知真味”。常说淡而无味,高人看出淡中有味,盐味同样有浓淡;再者水是水,盐何尝不是水?盐是海水的结晶。泪水、汗水不也咸吗?没有水哪有盐,水生万物,哪水是不是有了“根”的意义与价值?如果只看出酸甜苦辣咸,执着于用区别心看待它们的“物性”,一直分下去,哪世间三千纷恼丝,到底能斩断几根呢?所以说,“不悟”的根源在于“执迷”,自己把自己一步步陷于迷团之中。不悟只能教条,照搬照抄,生搬硬套,思考不出人生之味。


四、文化


人与人相处久了就有了感情,人与物相处久了就有了文化。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包括水和盐。生活中“开门七件事”,大部分是以水的各种特性存在,或无水不成。在扬州有水文化博物馆,在盐城有中国海盐博物馆,也可参考我的《说说伞文化》、《赵州吃茶去》禅茶一味的茶文化。村料显示了文化源于实用性,再用情感、用思想对生活中的物事进行再加工,文化即是“人”化的结果。所以,村料所讲“人亦然”,完全可以从文化的高度去审视生活。水与盐,每位考生都有生活体验,重在考察对生活的感悟。这也是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有感)于生活的本质所在。


五、108将


材料形成观点的方法在于多问为什么,得用人生108将去感悟。为什么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可用上和谐,心态,宽容,本质等108将去思考;为什么要共存相生?为什么五味能调和出百味?这里有“世界大同”、“和而不同”、“求同尊异”的文化背景,联系现实,“时代再变,初心不变”,“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之类均可立意,涉及和谐、尊重、理解、思考、智慧、成功、生命、创新、德行等108将;最重要的是问为什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突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思考与人生境界。由水淡味,盐得味,到五味调和,再到百味纷呈,终致以“味”喻理,一篇作文可以考察出人的生活思考和精神境界。


六、境界

通过味道,既能看出人的口味是淡是重,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只有经历了“酸甜苦辣咸”,才能想开了看开了,归于平淡,也可以说人生就是从有味到无味,再生“有味”的成长过程。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是最好的说明。从“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得意时有儒家,失意时有道家,很多人心中其实都住着陶渊明、苏东坡、李白之风流人物,只是要看时间地点,看机缘巧合,无论是心中所想,还是已成现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经历,都是一本耐人品味的教科书。正因为淡化了名利,淡化了生死,筑梦于精神,才有了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才有了苏东坡的“人生有味是清欢”,这种无中生有的淡然境界,需要考生有意味深长的理解。试着简单列几个题目:

和,装点多彩人生;味道里的人生态度;沧海横流,我心依旧;无味生有味,有味乃况味;唯有尊重(包容),世界才更精彩;天下大势,必在融合;尝遍百味,方得人生真味;人生有味是清欢(平淡);淡,是生命最浓的化妆;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仁智写于2019年6月7日

附:重点请参阅语文乐仁智微信(tjy85995321)空间的文章:

4月26日的《一切·切一》、5月9日的《赵州吃茶去》、4月12日《说盐》、5月30日《说说伞文化》、5月25日《见的三境界》、5月31日《剡溪:水石远清妙》、3月14日《茶品与品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