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载,明朝军事家刘伯温[注]曾说过,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何以见得?
为见得贵州胜景,前不久,笔者步入黔地,周游一周,管中窥豹,识得贵州风物人情一二。
诚然,贵州是贵州,江南是江南,贵州以山为高峻,江南以水为长悠,山高水长能分伯仲?
其实,外出游玩,山高也好,水长也罢,投身自然有何讲究?
此行,最让人庆幸的是,攀爬梵净山时,老天赐力,天气晴好,登山者汗水涔涔中先后登顶,大家都沐浴在了巅峰的阳光中——喜悦!
先前,梵净山景区天气一直很差,有从梵净山回来的朋友抱怨,当地不是雨就雾,花九牛二虎之力登顶,能见度几乎为零。
另外,今年贵州旅游政策十分友好,所有生肖属龙者和江苏人士到黔地旅游均免景区门票。
[注]:刘伯温原诗:“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后被视为对贵州未来发展的美好预言。
贵州游行程:贵阳——安顺——盘州——兴义——罗甸——平塘——荔波——西江——镇远——铜仁。
黄果树——贵州的门户景点之一。绵细的小雨中,贵州行首站开启——天星桥和黄果树大瀑布景区。
细雨中游览似有不爽,大家开心地调侃:仁者乐水,有情调啊!
游走片刻,人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美女榕”树前,有意思的是,在此拍照的竟是众多中老年女性,而男士们则让位一旁。“美女”何在? 笔者找了好久却没有看出个所以然。
继续前行,便到了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猪八戒背媳妇”的拍摄地——高老庄,这里除了一家“八戒肉脯”店之外,哪有半点与剧情相关的元素?
高老庄不敢恭维,匆匆作别。贵州重点景区黄果树大瀑布就在附近,大家移步前往。
大瀑布气势磅礴,周边水雾弥漫,落水流淌汹涌,景区丰水季高吭的轰鸣声,声声入耳。全域景观,视野开阔。
置身其间,伴随着水流的“乐章”,感受着水雾的清凉,人们溶入自然才是最好的画面。
游客此时岂能无声无息,惟有任性而为,方能附和“乐章”,形成“交响”。
面对犷世的胜景,笔者词穷了,就用最简单的大白话表达吧——壮观!很美!特棒!
黄果树瀑布下的河流叫白水河。它的上游是发源于黔西六盘水的可布河,白水河最终在安顺的关岭汇入北盘江。
陡坡塘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宽的瀑布。每当洪水季,瀑布会发出“轰隆隆”的吼声,故而被称为“吼瀑”。
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独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86版《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牵马过河的场景就取自于此。
水流处,一曲折平桥为游人提供了亲水之境,大家伫立桥中,凭栏环顾,山水美景尽情收纳。
桥下波涛汹涌,桥上游客们轻松自在,纷纷拍照留影。
游罢黄果树瀑布景区,转而前往盘州的银杏之乡——妥乐村。
途中,见一老者在道旁售卖“烟枪”,此物由竹根和黄铜打造,制作精良,俨然工艺品模样。
打听价格后,令人咋舌,少则一千,多则两三千元,游客们除了称奇,均呼价高,笔者也在一旁自语,我们是少见多怪了。
撇下此事,步往村落,大家生怕辜负了秋日的光景。果然,满村的秋色夺人眼球,而村中的栈道则将陌生的游客引领至“佳境”。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行 于 2024-11-4 14:55 编辑 ]
(续上)
“黄金”铺就的栈道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更是增加了山村的曲线之美。
一株苍老的树,根系发达,经年不衰,“盘根错节”在这里得到了形象化的诠释。
笔者村中漫游,一条红褐色的山路呈现,尽头是什么,不必猜想,走吧。
行走片刻,一派秋景让笔者止步,参天的银杏树下,众游客在此拍照打卡,“嘻哈”之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秋日、秋光、秋山苍、秋水漾,在此留住光影,享受美好,那是在城市里无法感受到的啊!
寻寻觅觅中,一棵古树拉住了游人的脚步——伸展的巨臂肆意扩张,任意生长,村落的水土,滋养了它无拘无束的“性格”。
笔者试想:这棵大树,或许会成为村里在外地打拼的人们的乡愁。
再见,妥乐——印象深刻的古树、古村——远方的客人带走了你们的美丽,并存于心中。
马岭河,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兴义。马岭河峡谷,集雄、奇、险于一体,展现喀斯特多层次地貌的绝美风光。
进入景区。仰视——瀑布、两座跨峡谷大桥高悬天际,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金州大桥,更为峡谷的峻秀添加了浓墨重彩,使其成为景区的高光亮点。
望下,峡谷水流湍急,折折弯弯,在高山裂缝中日夜穿行,永不停息。
前行中,一开阔水域跃入眼帘,游人们放慢脚步,观赏水景,聆听“水语”,它仿佛向人们讲述着关于“断桥”的故事……
断桥就在眼前,残缺之美令人细品。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历史的遗存总是看不够,此刻,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张照片珍藏更是必须的。
倾泻而下的水流轰鸣声将游人引向了峡谷最大的瀑布——“万马奔腾”景点,在彩虹的加持下,更显壮观、瑰丽。
大家争相在此留影,人物、瀑布、彩虹一并纳入镜头。
接下来是万峰湖水上游。“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山水画卷”,湖岸峰林密布,水景天成。
游船启动,划破湖面,荡起涟漪,微风拂面,惬意自在,游客们怎一个“爽”字了得!
万峰湖碧水青山,满目怡情,比起美女,可养眼多啦。
这里鱼肥水秀,钓者云集,被誉为“野钓者的乐园”,可惜的是,游客们在这里哪有垂钓的机会啊!
(待续)
“黄金”铺就的栈道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更是增加了山村的曲线之美。
一株苍老的树,根系发达,经年不衰,“盘根错节”在这里得到了形象化的诠释。
笔者村中漫游,一条红褐色的山路呈现,尽头是什么,不必猜想,走吧。
行走片刻,一派秋景让笔者止步,参天的银杏树下,众游客在此拍照打卡,“嘻哈”之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秋日、秋光、秋山苍、秋水漾,在此留住光影,享受美好,那是在城市里无法感受到的啊!
寻寻觅觅中,一棵古树拉住了游人的脚步——伸展的巨臂肆意扩张,任意生长,村落的水土,滋养了它无拘无束的“性格”。
笔者试想:这棵大树,或许会成为村里在外地打拼的人们的乡愁。
再见,妥乐——印象深刻的古树、古村——远方的客人带走了你们的美丽,并存于心中。
马岭河,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兴义。马岭河峡谷,集雄、奇、险于一体,展现喀斯特多层次地貌的绝美风光。
进入景区。仰视——瀑布、两座跨峡谷大桥高悬天际,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金州大桥,更为峡谷的峻秀添加了浓墨重彩,使其成为景区的高光亮点。
望下,峡谷水流湍急,折折弯弯,在高山裂缝中日夜穿行,永不停息。
前行中,一开阔水域跃入眼帘,游人们放慢脚步,观赏水景,聆听“水语”,它仿佛向人们讲述着关于“断桥”的故事……
断桥就在眼前,残缺之美令人细品。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历史的遗存总是看不够,此刻,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张照片珍藏更是必须的。
倾泻而下的水流轰鸣声将游人引向了峡谷最大的瀑布——“万马奔腾”景点,在彩虹的加持下,更显壮观、瑰丽。
大家争相在此留影,人物、瀑布、彩虹一并纳入镜头。
接下来是万峰湖水上游。“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山水画卷”,湖岸峰林密布,水景天成。
游船启动,划破湖面,荡起涟漪,微风拂面,惬意自在,游客们怎一个“爽”字了得!
万峰湖碧水青山,满目怡情,比起美女,可养眼多啦。
这里鱼肥水秀,钓者云集,被誉为“野钓者的乐园”,可惜的是,游客们在这里哪有垂钓的机会啊!
(待续)
(续上)
辞别水,观赏山。万峰林——三百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万峰林,赞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当年的大旅行家绝没想到,数百年后的今天,自己竟成了该景点卓越的“形象大使”。
一路观赏,一路细品,磅礴千里的黔西南奇景在阳光下更显得错落千姿,嵯峨形胜,宏伟壮阔。
烈日当空,众游客纷纷到路边亭纳凉。亭外,一位道士打扮的小师父的直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只见他腾空一跃,舞弄棍棒后,稳稳落地,随后展示一番拳脚功夫,众人为之喝彩。
小师父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足见功底不差。直播结束后,笔者与之闲聊,得知其自幼拜师习武,家境清贫……目前以直播获取收益谋生。
极目远眺,质朴的村庄散落原野和山峰秀林之中,俨然一派世外桃园景象。
平卧在农田中央的“八卦田”(又称“大地之眼”)让人惊奇。这是当地村民用犁头在农耕岁月里造就的杰作,图形别致,层叠有序,巧夺天工。
观赏“八卦田”后,步入“凌云廊”,在此稍息后继续前行。
我们用脚步丈量行程,不时驻足观赏着远处的千峰万壑,长空凌云,“大开眼界”在此十分贴切。
下山了,游客乘坐观光车在大小村落中穿行,并完全融入了世外桃园之境地。
群峰山下,悠扬的月琴声在景区广场荡漾,彝族姑娘们轻快地拨动琴弦,热情地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琴声余音未尽,随着竹板的节奏,傣族女孩们移步登场,身形婀娜多姿,舞姿热烈奔放,给人以动态美的享受。
“到贵州,去看桥!”群山环抱中的天空之桥位于平塘,高332米,是贵州交通、旅游融合的新地标。
天空之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虚无飘渺与真实写照完美融合的超大工程。
天空之桥是贵州行打卡点之一。在此拍照,有来自高空的问候,真的很暖心。
(待续)
辞别水,观赏山。万峰林——三百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万峰林,赞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当年的大旅行家绝没想到,数百年后的今天,自己竟成了该景点卓越的“形象大使”。
一路观赏,一路细品,磅礴千里的黔西南奇景在阳光下更显得错落千姿,嵯峨形胜,宏伟壮阔。
烈日当空,众游客纷纷到路边亭纳凉。亭外,一位道士打扮的小师父的直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只见他腾空一跃,舞弄棍棒后,稳稳落地,随后展示一番拳脚功夫,众人为之喝彩。
小师父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足见功底不差。直播结束后,笔者与之闲聊,得知其自幼拜师习武,家境清贫……目前以直播获取收益谋生。
极目远眺,质朴的村庄散落原野和山峰秀林之中,俨然一派世外桃园景象。
平卧在农田中央的“八卦田”(又称“大地之眼”)让人惊奇。这是当地村民用犁头在农耕岁月里造就的杰作,图形别致,层叠有序,巧夺天工。
观赏“八卦田”后,步入“凌云廊”,在此稍息后继续前行。
我们用脚步丈量行程,不时驻足观赏着远处的千峰万壑,长空凌云,“大开眼界”在此十分贴切。
下山了,游客乘坐观光车在大小村落中穿行,并完全融入了世外桃园之境地。
群峰山下,悠扬的月琴声在景区广场荡漾,彝族姑娘们轻快地拨动琴弦,热情地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琴声余音未尽,随着竹板的节奏,傣族女孩们移步登场,身形婀娜多姿,舞姿热烈奔放,给人以动态美的享受。
“到贵州,去看桥!”群山环抱中的天空之桥位于平塘,高332米,是贵州交通、旅游融合的新地标。
天空之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虚无飘渺与真实写照完美融合的超大工程。
天空之桥是贵州行打卡点之一。在此拍照,有来自高空的问候,真的很暖心。
(待续)
(续上)
下一站到了大小七孔景区。“到此一游”的照片先拍一张,这里游客不多,没有挤挤匝匝的现象,拍起照来轻松自在。
江南水多,贵州水资源也很丰富!要谈水质,想必不会输给扬子江畔的江苏。
看着碧玉般的溪流,并与“她”融合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慰藉。
好的环境,美的图景让人不忍离去,女士们总要变换着角度,姿势试图多拍几张,此刻的她们是绝不喊累的。
临要起身离开了,还叫唤着“再拍一张”。这或许就是女士爱美的天性使然。
小七孔景区的步行路程较长,由于沿途景色怡人,走走停停,无劳累之感,没多久,就看见了此处的柊极目标——小七孔桥。
下个目标便是大七孔的天生桥了,大家决定先水路再步行,于是登上竹筏,凌驾碧水之上前往。
上了栈道,步行没多久就到了天生桥景点。由于观赏桥体的最佳角度被封挡,桥洞透视图没法获得,只能远远地拍摄了个大概
此处景致显然比小七孔逊了一筹。原路返回须全部步行,先歇个脚再走吧。
下一站前往西江,当晚入住荔波。到一家饭店用餐前,大家被完全陌生的店名难住了,经打听,得知这是瑶族文字——瑶水情。
其实,硕大的饭店招牌就在旁边,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因为字形相差太大了。
由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荔波县的社会发展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图为晨曦中的红船广场。
进入苗寨,入口处高17米,宽8米的巨型银冠是黔东南苗族文化标志性建筑,该景观大大提升了苗族文化的内涵。
千户苗寨名符其实。登高远眺雷公山麓,1400多户人家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村落,十分壮观。
远眺不如细瞧,步入街巷,徜徉山寨,沉浸式游览,其体验真切、颇有收获。
这不,“嘎铥僦”是什么意思? 经查资料,嘎铥僦在苗语中意为“螃蟹”,图中此桥被称为“螃蟹桥”(二号风雨桥)。
传说这只神蟹能在干旱季节给水井带来水源,使其四季不干。
白水河边, 两位女孩穿着租借的彝族服装,在河边相互拍照,姿态不断变换,表情非常投入。
征得女孩同意后,笔者在旁蹭拍,左拍、右拍,总觉得缺少人物内在的本真——仅其外表酷似,只能是“装扮”而已。
(待续)
下一站到了大小七孔景区。“到此一游”的照片先拍一张,这里游客不多,没有挤挤匝匝的现象,拍起照来轻松自在。
江南水多,贵州水资源也很丰富!要谈水质,想必不会输给扬子江畔的江苏。
看着碧玉般的溪流,并与“她”融合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慰藉。
好的环境,美的图景让人不忍离去,女士们总要变换着角度,姿势试图多拍几张,此刻的她们是绝不喊累的。
临要起身离开了,还叫唤着“再拍一张”。这或许就是女士爱美的天性使然。
小七孔景区的步行路程较长,由于沿途景色怡人,走走停停,无劳累之感,没多久,就看见了此处的柊极目标——小七孔桥。
下个目标便是大七孔的天生桥了,大家决定先水路再步行,于是登上竹筏,凌驾碧水之上前往。
上了栈道,步行没多久就到了天生桥景点。由于观赏桥体的最佳角度被封挡,桥洞透视图没法获得,只能远远地拍摄了个大概
此处景致显然比小七孔逊了一筹。原路返回须全部步行,先歇个脚再走吧。
下一站前往西江,当晚入住荔波。到一家饭店用餐前,大家被完全陌生的店名难住了,经打听,得知这是瑶族文字——瑶水情。
其实,硕大的饭店招牌就在旁边,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因为字形相差太大了。
由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荔波县的社会发展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图为晨曦中的红船广场。
进入苗寨,入口处高17米,宽8米的巨型银冠是黔东南苗族文化标志性建筑,该景观大大提升了苗族文化的内涵。
千户苗寨名符其实。登高远眺雷公山麓,1400多户人家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形成了集中连片的村落,十分壮观。
远眺不如细瞧,步入街巷,徜徉山寨,沉浸式游览,其体验真切、颇有收获。
这不,“嘎铥僦”是什么意思? 经查资料,嘎铥僦在苗语中意为“螃蟹”,图中此桥被称为“螃蟹桥”(二号风雨桥)。
传说这只神蟹能在干旱季节给水井带来水源,使其四季不干。
白水河边, 两位女孩穿着租借的彝族服装,在河边相互拍照,姿态不断变换,表情非常投入。
征得女孩同意后,笔者在旁蹭拍,左拍、右拍,总觉得缺少人物内在的本真——仅其外表酷似,只能是“装扮”而已。
(待续)
(续上)
行走间,一片喧嚣声传来,循声而去,原来热热闹闹的“高山流水”饮酒大戏正在上演,苗家女们梯队样站立两旁,手持酒盅,米酒似流水由高向低悠悠地流入一大肚汉口中,饮酒毕,围观者起哄道:“好汉!再来一次!”
“闹酒”结束,安静拍照。硕大的银饰造型就在路边,悠闲地在此留影,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不经意间,夜幕悄悄降临,万家灯火给古老的山寨注入活力,并以全新的容姿接纳八方四海的客人。
长桌宴是苗家款待宾客的传统礼仪。贵州此行完整地见识了一番。
国人吃饭高潮叠起的主角就是“酒”,所谓的酒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这不,苗家的“高山流水”在晚餐的场合中也演绎得淋漓尽致。五位美女一字排开,香喷喷的米酒如涓涓细流淌入这位老兄口中……
美酒敬毕,苗家女还不忘给这位憨厚先生送上一口小菜,个中滋味美妙无比。
早在等候的眼镜先生也享受到了同样待遇,只见他一口气饮尽米酒,众人立刻给这位豪爽者以掌声鼓励。
饮酒毕,眼镜先生张大嘴巴等着小菜入口许久……见此状,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男性饮罢,女士登场。有所不同的是,服务前者的是五名酒女,而对后者服务的酒女则是四名。喝酒,看来还是男女有别啊!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位大姐更是爽快——饭桌上讲究什么斯文。
最后一位女士喝酒更猛,瞬间“流水”下肚,大家担心别“呛”了呀!“高山流水”席,两男对两女,公平对等。
入夜的苗寨火树银花,灯红酒绿,白水河两岸不夜天,一派祥和景象。
玩过了苗寨就去镇远。踏入古镇,临街“石屏巨镇”牌坊耸立㵲阳河边,气势轩昂。
据记载,镇远是历史上“滇楚锁钥”的重镇。宋元年,被赐名镇远州,“镇远”名称沿用至今已有千余年。
在镇远,我想到了镇江,该不是“同袍兄弟”?听名字都刚气十足,其实,是笔者想多了。
㵲阳河是镇远的脉博,亲水民居彰显出古镇生态至上的理念——山水互依互托,安逸生活天长地久。
㵲阳河分为上㵲阳和下㵲阳两段,上㵲阳看山,下㵲阳看水,镇远古镇恰好处在下段。图为一位女士远眺群山,临水拍照。
古镇上的民居为徽派风格。镇远古镇地处黔东大门,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年,徽商在此经商,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将徽派建筑风格带到了镇远。
镇上的古桥横跨㵲阳河,始建于明代初年,是一座七孔拱形大石桥。桥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元年,正值康熙寿诞,因此更名为“祝圣桥”。
祝圣桥不仅是镇远古镇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桥上建有一座三层重檐亭子,名为魁星阁,位于桥东第三与第四孔之间。
祝圣桥旁的寺庙叫做青龙洞。青龙洞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庙中真武观始建于明洪武年 ,到清雍正年,众商人集资修建了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格局基本形成。
祝圣桥边,由于河水清澈加之阳光的相互作用,河中的小船似悬于空中,看上去倒显得不那么真切了。
徜徉桥面,凭栏留影。
走近魁星阁,上方扁额分别书有:“河山石柱”和“云汉天章”八个大字,给人以吞吐山河,气势豪迈之感。
惜别祝圣桥,惜别魁星阁。
镇远古镇,是贵州行程里历史文化章节中的重要节点……我们游览了,知晓了。
(待续)
行走间,一片喧嚣声传来,循声而去,原来热热闹闹的“高山流水”饮酒大戏正在上演,苗家女们梯队样站立两旁,手持酒盅,米酒似流水由高向低悠悠地流入一大肚汉口中,饮酒毕,围观者起哄道:“好汉!再来一次!”
“闹酒”结束,安静拍照。硕大的银饰造型就在路边,悠闲地在此留影,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不经意间,夜幕悄悄降临,万家灯火给古老的山寨注入活力,并以全新的容姿接纳八方四海的客人。
长桌宴是苗家款待宾客的传统礼仪。贵州此行完整地见识了一番。
国人吃饭高潮叠起的主角就是“酒”,所谓的酒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这不,苗家的“高山流水”在晚餐的场合中也演绎得淋漓尽致。五位美女一字排开,香喷喷的米酒如涓涓细流淌入这位老兄口中……
美酒敬毕,苗家女还不忘给这位憨厚先生送上一口小菜,个中滋味美妙无比。
早在等候的眼镜先生也享受到了同样待遇,只见他一口气饮尽米酒,众人立刻给这位豪爽者以掌声鼓励。
饮酒毕,眼镜先生张大嘴巴等着小菜入口许久……见此状,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男性饮罢,女士登场。有所不同的是,服务前者的是五名酒女,而对后者服务的酒女则是四名。喝酒,看来还是男女有别啊!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位大姐更是爽快——饭桌上讲究什么斯文。
最后一位女士喝酒更猛,瞬间“流水”下肚,大家担心别“呛”了呀!“高山流水”席,两男对两女,公平对等。
入夜的苗寨火树银花,灯红酒绿,白水河两岸不夜天,一派祥和景象。
玩过了苗寨就去镇远。踏入古镇,临街“石屏巨镇”牌坊耸立㵲阳河边,气势轩昂。
据记载,镇远是历史上“滇楚锁钥”的重镇。宋元年,被赐名镇远州,“镇远”名称沿用至今已有千余年。
在镇远,我想到了镇江,该不是“同袍兄弟”?听名字都刚气十足,其实,是笔者想多了。
㵲阳河是镇远的脉博,亲水民居彰显出古镇生态至上的理念——山水互依互托,安逸生活天长地久。
㵲阳河分为上㵲阳和下㵲阳两段,上㵲阳看山,下㵲阳看水,镇远古镇恰好处在下段。图为一位女士远眺群山,临水拍照。
古镇上的民居为徽派风格。镇远古镇地处黔东大门,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年,徽商在此经商,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将徽派建筑风格带到了镇远。
镇上的古桥横跨㵲阳河,始建于明代初年,是一座七孔拱形大石桥。桥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元年,正值康熙寿诞,因此更名为“祝圣桥”。
祝圣桥不仅是镇远古镇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桥上建有一座三层重檐亭子,名为魁星阁,位于桥东第三与第四孔之间。
祝圣桥旁的寺庙叫做青龙洞。青龙洞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庙中真武观始建于明洪武年 ,到清雍正年,众商人集资修建了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格局基本形成。
祝圣桥边,由于河水清澈加之阳光的相互作用,河中的小船似悬于空中,看上去倒显得不那么真切了。
徜徉桥面,凭栏留影。
走近魁星阁,上方扁额分别书有:“河山石柱”和“云汉天章”八个大字,给人以吞吐山河,气势豪迈之感。
惜别祝圣桥,惜别魁星阁。
镇远古镇,是贵州行程里历史文化章节中的重要节点……我们游览了,知晓了。
(待续)
(续上)
离开古镇古桥,逛逛云舍土家村落。进入村口,秋意扑面。成熟的柿子在夕阳中探出墙头,红得那么鲜亮,那么诱人。
步入村中,涓涓的溪流穿越磨盘铺就的石径,欢快地奔向远方,山村小景也很醉人。
溪水流淌处,一只壮硕的大鹅昂首迈步傲视群鸭,大有唯我独尊之势。
村中闲逛时,夕照下的游客被拉出了修长的光影,颇有情趣。
晚霞拥抱大地,霞光中的游客身披金色的暖阳与山村融为一体。
贵州行的压轴戏是攀爬梵净山。梵净”二字从“梵天净土”而来。大家下了索道,直奔1200级台阶逐级而上。
四十分钟后,梵净山的首个景点——蘑菇石闯入视野。它既像天外来客,也似大地造化,突兀雄奇,傲然矗立。
登山前稍作休息,欣赏周边景色,并拍张照片。
当天天气晴好,光线通透,蓝天白云加持,绝好的天时,登山者们信心倍增。
开始上山,起初为控制人数流量,工作人员在山道险处把控放行,由于游客不多,大家很快就自由攀爬了。
手脚并用,适时留下登山光影,这可是难得的瞬间。
爬山虽说很累,看着一步步接近的山顶和险峻的山体,内心的激动立刻转化为登山的脚力了。
“加油!加油!”登山者齐声呼喊,相互鼓动——此刻,攀爬梵净山人们似乎都成了一场角力赛的“啦啦队”。
攀爬途中,只要看看身后尾随的人群,就会觉得轻松许多,或许这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登至半山腰,大家稍作停留,在险峻的山道上,同伴们合影留念。
(待续)
离开古镇古桥,逛逛云舍土家村落。进入村口,秋意扑面。成熟的柿子在夕阳中探出墙头,红得那么鲜亮,那么诱人。
步入村中,涓涓的溪流穿越磨盘铺就的石径,欢快地奔向远方,山村小景也很醉人。
溪水流淌处,一只壮硕的大鹅昂首迈步傲视群鸭,大有唯我独尊之势。
村中闲逛时,夕照下的游客被拉出了修长的光影,颇有情趣。
晚霞拥抱大地,霞光中的游客身披金色的暖阳与山村融为一体。
贵州行的压轴戏是攀爬梵净山。梵净”二字从“梵天净土”而来。大家下了索道,直奔1200级台阶逐级而上。
四十分钟后,梵净山的首个景点——蘑菇石闯入视野。它既像天外来客,也似大地造化,突兀雄奇,傲然矗立。
登山前稍作休息,欣赏周边景色,并拍张照片。
当天天气晴好,光线通透,蓝天白云加持,绝好的天时,登山者们信心倍增。
开始上山,起初为控制人数流量,工作人员在山道险处把控放行,由于游客不多,大家很快就自由攀爬了。
手脚并用,适时留下登山光影,这可是难得的瞬间。
爬山虽说很累,看着一步步接近的山顶和险峻的山体,内心的激动立刻转化为登山的脚力了。
“加油!加油!”登山者齐声呼喊,相互鼓动——此刻,攀爬梵净山人们似乎都成了一场角力赛的“啦啦队”。
攀爬途中,只要看看身后尾随的人群,就会觉得轻松许多,或许这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登至半山腰,大家稍作停留,在险峻的山道上,同伴们合影留念。
(待续)
(续上)
登临红云金顶了,“天仙桥”就在头顶上方,刀劈似的峭壁将石桥高高托起,送入云天——太壮观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山顶远眺,群山绵延,无穷无尽。
此处不留影更待何处? 在三个不同的位置,登山者留下了登临红云金顶的身影。
这山望着那山高——此时此刻这话说得再贴切不过了。远处的老金顶比脚下的红云金顶高出一大截:老金顶2494米,红云金顶2336米。
准备下山。费尽心力爬上顶峰,好像还没看够就要离开了,真有点不舍。好吧,仰视山巅挥一挥手:“再见!”
下山之路同样陡峭,迂回曲折,但相较上行,下行确实轻松多了。
途中,笔者不时回首——每向前一步,就与梵净山渐远一程……
上了电缆车,满山的秋色映衬着雄峻的由“梵天净土”造化的山体——梵净山——留在了我们美好的体验中和记忆里。
行程结束,在梵净山东门留影,连同黔地秋日的暖阳一并打包,装入行囊,带回江南,带回镇江。
[ 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行 于 2024-11-6 14:47 编辑 ]
登临红云金顶了,“天仙桥”就在头顶上方,刀劈似的峭壁将石桥高高托起,送入云天——太壮观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山顶远眺,群山绵延,无穷无尽。
此处不留影更待何处? 在三个不同的位置,登山者留下了登临红云金顶的身影。
这山望着那山高——此时此刻这话说得再贴切不过了。远处的老金顶比脚下的红云金顶高出一大截:老金顶2494米,红云金顶2336米。
准备下山。费尽心力爬上顶峰,好像还没看够就要离开了,真有点不舍。好吧,仰视山巅挥一挥手:“再见!”
下山之路同样陡峭,迂回曲折,但相较上行,下行确实轻松多了。
途中,笔者不时回首——每向前一步,就与梵净山渐远一程……
上了电缆车,满山的秋色映衬着雄峻的由“梵天净土”造化的山体——梵净山——留在了我们美好的体验中和记忆里。
行程结束,在梵净山东门留影,连同黔地秋日的暖阳一并打包,装入行囊,带回江南,带回镇江。
[ 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行 于 2024-11-6 14: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