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希望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宝宝小的时候为了预防各种流行性或者慢性疾病,家长都会带着宝宝去打疫苗。疫苗实际上是一种处理过的病毒,它可以使被接受者的体内产生对这种病毒的抗体。以后当这种病毒侵入的时候就能迅速的将它们杀灭,从而预防这种疾病,但是打了疫苗并不代表宝宝就能够100%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今天韩路就和大家聊聊“宝宝接种疫苗”的那些事!
Q:什么是疫苗接种?
A: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源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Q:接种疫苗时间表
A:
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受种者主要为0~6岁儿童。其监护人应配合有关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的要求,保证儿童及时接种第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类疫苗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3岁:A群流脑苗(加强)4岁:脊灰疫苗(加强)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
Q:哪些情况不能接种疫苗?
A:
禁忌证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证;另一类是绝对禁忌证。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 " 暂时禁忌证 "。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 " 绝对禁忌证 ",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1)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3)百白破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4)麻疹疫苗禁忌: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5)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7)乙肝疫苗禁忌: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8)甲肝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有些家长明知宝宝有接种禁忌证,但仍心存侥幸,接种前不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接种疫苗是十分危险的。有家长在宝宝发热的时候,给宝宝接种了乙型肝炎疫苗,最后导致宝宝出现了严重的器官畸形,所以希望家长们在宝宝疫苗接种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万一出了问题对的宝宝可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Q:打完疫苗后常见的反应有哪些?
A:
(1)接种部位疼痛或轻微肿胀,一般72小时内可以恢复;
(2)轻度的发热反应,体温在38℃以下,一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过1-2天就能恢复正常,在这期间只需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就可以。
(3)轻微的皮疹,比较常见于接种后6-12天出现,出疹后一般48小时后会自行消失;(4)食欲下降和轻微腹泻,一般72小时内恢复,家长在排除其它可能因素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就可以。
Q:接种疫苗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A:
(1)蒙住孩子的眼睛这种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觉得孩子看到注射器以后会害怕,所以就把孩子的眼睛蒙住。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在黑暗中是什么感受,是不是会很害怕。蒙住孩子的眼睛也就会让孩子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孩子自己要承受黑暗带来的恐惧。随后还要承受突如其来的扎针,这样会更加加重孩子的害怕和恐惧感。(2)哄骗甚至恐吓多数的孩子都很怕打针,有的孩子看到医生就会哭。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打针,就会用哄骗的方法。比如说“打针一点也不疼”,然而当孩子真的打针之后还是会疼,这与父母说的完全不一样,情绪就会大变,以后对打针的恐惧心理会越来越强。而且这样的方法不仅不能让孩子接受打针,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3)不脱衣服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冬天,孩子穿的多,天气也比较冷,家长就懒得给孩子脱衣服。直接让医生从孩子的领口或者是袖口进行注射,这样貌似没有让孩子受凉,但实际上会增加医生的操作难度。而且这样做会影响注射位置的消毒情况,还可能影响到医生找准注射的位置。如果扎错地方的话,还可能还得挨一针。(4)不好好抱孩子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较听话,打针也会好好的配合,于是在抱孩子的时候就是随便一抱,没有抱紧。其实孩子的情况是不可预估的,在打针的时候随时可能会乱动。如果孩子乱动的话,可能会导致扎错位置,或者是没有扎进去,伤到孩子的其他部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