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幼儿不能识字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早晚都要认字,而且汉字很生很难,让娃娃认字要影响孩子的发育.
相信家长朋友都有这样的共识:古人作诗赋词的水平比我们现代人强得多!但是真正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家长可能就很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古人普遍有很好的阅读看书习惯,而这种习惯源于古人很小就能读书,古人之所以很小就能看书就在于古人很早就开始识字,且有一整套高效的识字方法,那就是"三千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年下来,识字量超过2000,读书基本不成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小学六年识字量才2540个,也就是说要达到古人一年的识字量我们现在需要6年!
误区2、幼儿可以识字,但是要看图识字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买一些识字卡片,上面画个香蕉,下面“香蕉”两个字,上面画个爷爷,下面“爷爷”两个字,结果孩子认得很快,但如果我们用手遮住香蕉或爷爷的图片,下面的汉字孩子却认不出来。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一张看图识字卡片,对孩子而言实际上是两幅图画,一张色彩鲜艳的香蕉卡片,孩子的注意力都到香蕉那个图画上去了,“香蕉”两个字他反而记不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香蕉图画反而成了识字的干扰因素,所以仅仅看图不一定能识字。识字要在阅读中进行,在情境中进行。
误区3、识字要用拼音
现在的孩子进小学,先学拼音再随文识字。但是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拼音是什么?是我们现代人后来加上去的识字工具!可以这样讲:拼音可以识字,但是识字不一定用拼音。
误区4、
大人对汉字有难易、有常用和非常用之分,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孩子而言,“汉字无难易,只有简和繁”,不同的汉字仅仅是不同的图画而已!
误区5、识字要“音”“义”“写”同步进行
现在的小学识字要“音”“义”“写”同步进行,结果是识字速度奇慢-------小学六年识字量只有2540个;而根据幼儿认知规律,应该实行异步教学,即“先识字而后写字”、“先识字后讲义”、“先识字后阅读”。之所以要先识字而后写字”是基于孩子身体发育和认知规律的,一方面,学龄前的孩子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健全,写字对其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汉字是象形文字,一个汉字对孩子就是图像和符号,而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记忆这些图像和符号的最佳时期,早期识字正符合来幼儿的认知规律。
之所以要“先识字后讲义”,是因为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去理解汉字的意思,比如当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一千五百字左右时,当他读到“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这一句话时,自然明白里面每个汉字的意思-------因为汉语是孩子的母语!
我们的语文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然而写文章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依然是个难题,究其原因,识字太晚(7岁左右开始),周期太长(从小学六年识字量2540个),导致孩子迟迟不能进入阅读、最终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大朋友 于 09-2-3 15: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