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街巷故事----我家曾住潮水沟
    百姓话题  >  [社会写真] 街巷故事----我家曾住潮水沟     
    查看: 2588  回复: 69
     70  1/14  1  2  3  4  5  6  7  8  9  10  >  >| 
    [社会写真] 街巷故事----我家曾住潮水沟      查看: 2588  回复: 6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6-17
    •  
    街巷故事----我家曾住潮水沟

    街巷故事----我家曾住潮水沟
              我虚11岁那年,我们家搬到了潮水沟的蒋家大院,说是院子,其实围墙砖头早已给拆下来砌小高炉大炼钢铁去了,当时只是西出十八的拾阶而上的一处高地,周围人还习惯性的称之“蒋家大院”。潮水沟是南北走向,北至姚一湾,南至十八进,长162米,宽3米,据记载此巷形成于清代,因潮水倒灌而名。
          其实潮水沟距离江水还点路,走过潮水沟姚一湾穿过苏北路(现在的长江路),约500来米才到江边码头,要多大的潮水才能倒灌成为潮水沟?潮水沟地名形成于清代,那么当时的长江距离潮水沟应该不是太远,潮水才有可能倒灌。曾经的西津大码头,西津古渡都紧靠长江边,现在距离长江才100来米,而潮水沟距离长江比西津渡距离长江约500来米远。据《镇江志》记载,“咸丰四年(1854年)后,金山四面陆续涨沙,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金山已成为南岸的一部分,故有“打马上金山”之说。”我住到潮水沟的时候,金山早已经上岸百来年了,所以潮水沟也距离长江越来越远了。
           不过巷内多是青砖高台阶房子,估计都是因为潮水沟之名而防患于未然。
    据《镇江志》记载,“光绪二十八年以后,沙洲淤涨仍在继续,平政桥以西的一些轮船公司都在港区下游另觅地址,作迁徙码头的准备。民国元年(1912年)征润洲的洲头还在蒜山以西,民国10年洲头已越过蒜山向东延伸近3里,形成了庞大的沙滩。民国18年洲尾已伸到了镇江海关(现江边人民银行大楼所在地)。民国19年,船只不能直接停靠码头达五月之久”。
           我们家有亲戚在江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当时经常往来于三号码头。长江水大的时候那客轮直接停靠镇江港三号客轮码头,要是水小的时候,就要小船接驳。后来有几次我去码头接送母亲或者亲戚,有时候要等许久,说是等小轮船去接。最记得有一次我在码头送母亲,那次水大,大客轮东方红号直接停靠在三号码头,我送母亲在船舱多耽搁了一会儿时间,出来大轮船绳缆已经解开,挡人的栏杆已经关上,喊人开门没人理我,我就跨过栏杆一下子跳跃到甲板上,当时看见的人都说,这个姑娘不得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一跳。后来经常听说三号码头必须不停疏浚才可以靠大客轮,再后来约1994年三号码头就搬到了渡口那边,那边的码头都成为了货运码头,运黄沙什么的。
            扯远了,还是说回潮水沟。
            上世纪七十年有一年由于连日大雨长江涨潮,潮水沟真经历过一次水潮水倒灌,当时城市低的地方泽国一片,我们靠京口闸运河边,穿着塑料凉鞋往来于水中,记得水一直淹到磨刀巷附近,仙鹤巷那边就基本没有水了,水浅的地方到脚踝处,深的地方到腿肚子。这是我唯一一次看见长江这么大的涨潮。(由于大雨一些地方暂时积水不能叫潮水)。运河两岸家家户户都用东西挡住门口,有不少地势低凹的,家里早就进了水。后来听说是长江涨潮的时候,京口闸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打开闸门导致的。我们的潮水沟的巷子里的水淹到腿肚子处,水是从京口闸运河涌到十八进再哗哗地流到潮水沟,蒋家大院和巷子里面高台阶门里的各家各户都安然无恙。以前是平房时代,许多房子进户要上台阶还是有道理的。
           那时候的京口闸作用很大,每天要开闸关闸,还要放船通行,闸门关着的时候,经常有孩子趴在栏杆上看水在闸下挤出来,由于落差,水象个小瀑布。
            过了闸桥就是新河街,那边也有许多深宅大院,我只记得有一家“炕坊”,是专门焐小鸡的,有一位戴眼镜的老头会对着灯看鸡蛋,春天里会有成框的黄色的毛茸茸小鸡小鸭从里面挑出来走上街头叫卖。
            距离京口闸西侧不远有个浮桥巷小学,闸的西就是十八进,据说是因为有大户人家有十八进院落而名。过了十八进往右下一个小坡再往西走过一个一米宽左右的巷子,就是看见蒋家大院了,对着十八进巷口的是一株桃树。
             蒋家大院内左边有口老井,院墙不存在之后,井就开放了,一方人都在井边洗洗涮涮,方便了周围群众。院子右手边桃树,春天桃花开的时候,在十八进坡子转出来老远就看见了桃花灼灼。那时还有天井小院,曾经植有枇杷、石榴树、天竺等,只有隔壁四婶院子里的一株石榴存活最久,四婶丈夫早逝留下大房的一子,当时听说他在四川工作,后来他带着夫人和三个孩子全家回城,我们才知道他是进疆干部。寡居的四婶不高不胖讲话有点京腔,家里整洁干净,自己清清爽爽,举止动作都有“京范”的那种。每年中秋时节,她就会把石榴摘下来放篮子里面,再盖上白毛巾,到我们这边院子里,把石榴送给各家的孩子们,她到了各家是聊天几句还是干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她掀开毛巾拿石榴,我们都盯着她,她从白毛巾下面取出石榴放在我们早已经伸出的手上。给我们每个人几个石榴要看当年石榴的收成,果子多就多几个,收成少的就是一两个,那也是可以解馋的呀。
            上世纪八十年代知青大回城,天井首先成为了房子,后来我搬家了,偶尔回来看看,发现家家搭建房子,大院已经成为小巷子。
            潮水沟北头往西就是太保巷,就是冯子材太保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冯子材(1818年-1903年),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钦州)人,晚清时期抗法将领、民族英雄。潮水沟北头太保巷东曾有一所青砖大院,大门开在潮水沟,是一所镇江市商业幼儿园,是和机关幼儿园差不多的级别,一般人家的孩子进不去,我老同学说他当初在银行工作,好不容易才拿到一张入园票,送女儿上了商业幼儿园。再往北走就是姚一湾,这是一条曲里转弯的巷道,我走了N次还是弄不清楚,这次编著的《润州街巷史话》对姚一湾作了详细介绍。我当时只知道可以通中华路,通柴碳巷等,上宴春酒楼。姚一湾巷子里热闹的很,我们买米买煤和生活必需品都去姚一湾,有一家小杂货铺兼卖煤,开始卖小圆煤球,后来卖十个小孔的煤饼,那时候买煤要煤票,我们巷子里面有个送水工(给家里没有自来水的人家挑水送上门),也兼送煤,我们家请他送煤上门,他赚几个辛苦钱。
            潮水沟四婶家院子西边有一门是可以直通打索街,门里住着一对很胖的老干部夫妇,据说这一进曾经是药材库,不知道为什么成为他们家。他家大门朝打索街,后门就在四婶天井里,上两节水泥台阶,天气热的时候他们家后面就打开了,我曾好奇的往里面张望,除了两位威严的老夫妇还有孩子和年轻人。据说打索街曾经是开药材店和卖绳索的一条街,其实当时就是比较宽的大巷子,最宽的有三五米左右,我只看见过一户黑铁皮包门的人家门厅里,有一个搖绳索的机子,我当时不认识那是什么东西,同学告诉我那是摇绳子的机器。
            在打索街口上有家药材铺,除了有神秘的中药小抽屉,还收橘子皮蚕豆皮冬瓜皮什么的。那时候冬瓜皮要炒了当小菜,夏天冬瓜皮炒大椒很好吃,如果冬瓜皮加大椒香干毛豆子那就是大菜了,所以冬瓜皮不会卖;蚕豆皮(蚕豆内皮剥了晒干)外婆会炒了夏天当解暑茶,也不能卖;只有橘子皮可以攒了卖钱,我不止一次拎点橘子皮去,可以卖得几个小钱,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家药店消失了。
            2000前后,打索街,太保巷,姚一湾和潮水沟大片的房屋搞拆迁,我曾经不止一次去潮水沟太保巷去看看,那里拆了之后一片荒凉了许多年,再后来成为了江河汇小区。潮水沟姚一湾打索街地名全部都消失,太保巷地名保留,成为江河汇东庭西院之间城市辅道名称。著名的十八进,在八十年代全部拆建成为了住宅楼,地名亦保留。
            那天和初中同学(那时候是按地区分学校,所以我们初中同学们基本上都是邻居)去京口闸那边转转,经过反复观察,他们比照京口闸作为地标,都说现在的迎江路社区挂牌子的地方,好像就是潮水沟蒋家大院水井的位置。社区左右就是我们各自曾经的家。中华路变化虽然也大,但是地名尚在,路南许多建筑保留了,是可以辨认的,毕竟中华路小学还在,还有琅琅的读书声。如今古运河两岸成为了长廊步道,有四时花草,河水清澈,再也没有潮水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6-3-18
    •  

    我们家原先住苏北路小学隔壁张公馆的房子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6-3-18
    •  

    我们家原先住苏北路小学隔壁张公馆的房子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6-3-18
    •  

    我们家原先住苏北路小学隔壁张公馆的房子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6
    • 注册 2011-3-17
    • 行业 广告媒体
    •  

    我住十八进,另外姜 家 大院这样写!

    [ 本帖最后由 昭明文选 于 2025-4-5 17:56 编辑 ]




     70  1/14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37566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