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镇江,市面上是有一款镇江本地啤酒的,叫“中泠啤酒”。“中泠啤酒”当年火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是这家啤酒厂的规模,曾经做到了位列全省前五位。国营镇江啤酒厂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也有一种说法是1986年筹建)镇江丹徒镇兴建的“中泠啤酒厂”,开始可能就叫镇江啤酒,1987年人们开始注重品牌意识,于是推出了“中泠”品牌,名称取自“中泠泉”,过去镇江中泠泉名气是很大的,历史上早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名士刘伯刍品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蹭着中泠泉丰富的文化底蕴,“中泠”啤酒问世后很快就打出名气。
镇江对“中泠”这个品牌是非常关注的,从1992年的“金山之光”艺术节开始,中泠啤酒作为和金山文化同源企业,经常被市里做招商推介。
1994年,“中泠啤酒”被中华饮食协会推荐参加吉隆坡国际饮食博览会,在展评的二十余种品牌的啤酒中一举折桂,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小组在评审报告里这样写:(中泠啤酒)色泽光洁,泡沫细白,杀口力极强,饮时无异味,饮后无余味。
杀口力,是在品评啤酒中对啤酒的一种评价术语,指啤酒在饮用过程中酒体内的CO2或各种离子对舌头或口腔的刺激性。当把啤酒饮入口中后,有二氧化碳气的刺激性,并有清爽愉快的感觉均为杀口力强的啤酒。如果饮后杀口力不强或无感觉的均为杀口力差的啤酒。
因此,具有饱和充足的CO2,才能赋予啤酒一定的杀口力,给人以合适的刺激感。
在1995年前,“中泠啤酒”以年销售两万吨的业绩,市场覆盖镇江、扬州、泰州等地,还被美国酿造公司关注。
90年代是镇江招商引资突飞猛进的一年。1995年,中泠啤酒厂与新加坡国际饮料公司合资成立了镇江中泠啤酒有限公司,企业进入了巅峰时刻。
合资后的“中泠”啤酒,在当年的十月,经过省标准计量局的市场抽检,作为全省较好的两种啤酒之一,在《新华日报》上被点名褒扬。同年底,中泠啤酒又被江苏省消费者协会列为推荐商品,一跃成为江苏啤酒市场的知名品牌,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年销售量,都可排进全省前五名。
这是一个让风都慢下来的时代,镇江夏日的空气中,总是飘摇着啤酒花的焦香。
意气风发的中泠啤酒合资厂引进了德国啤酒酿造技术,用百万年薪聘来德国酿酒师荣文雷先生为技术总监,并由他参照德国同行业对生产工人的要求,负责公司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再培训。
据《金山之光》记载:用于啤酒酿制的所有设备都号称当年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全过程都实行了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为了让中泠啤酒占市场领先地位,镇江还是下了不少本钱。
企业一直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不断沉浮,又把时代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浪潮。
90年代初镇江市面上就开始出现各种国外品牌的啤酒,中国本土的啤酒品牌也开始在各大城市“攻城掠地”,疯狂抢夺市场。
江苏的啤酒产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不仅仅是镇江的”中泠“,苏州的“虎丘”、无锡的“太湖水”、、启东的“大富豪”、南京的“金陵”、常州的“广玉兰”和“林克曼”,这些本土品牌都受到冲击。
90年代末的商战残酷到什么情况?苏州、无锡、常州三个苏南城市的本土啤酒品牌,先后被外资品牌澳洲狮王集团收购,狮王集团转手就把这几个品牌卖给了“华润雪花”。
地方企业开始见识了什么是资本之战。
混战中,中泠啤酒被自己过去的小弟近身肉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遭遇了一场阵地战。
十年不到,形势却完全颠倒,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
常州天目湖啤酒,十年前曾在中泠啤酒最辉煌时,还很谦虚的上门到中泠啤酒厂学习啤酒糖化设备,这时的它完全没有了过去”大哥大哥你好吗“的温情,而是露出了商场上战狼的本色。
1999年,常州天目湖啤酒打进镇江市场,凭借啤酒品质和锐利的营销战术,迅速布局打市场。在口感上,天目湖啤酒保持了江苏南方人喜欢的清爽风格;在价格上,天目湖啤酒非常亲民;在营销战术上,他们迅速攻占各个酒店,特别是火锅店里,只要你点了天目湖啤酒,促销酒水的小姐姐们笑得格外甜美。
电力路上过去火锅店林立,原来玻璃厂临中山路一边的海龙火锅店,生意异常的火爆。
进店坐下没多久,身穿劲爆时尚的小姐姐就迎面而来,麻利的招呼前后,性感的她们卖力的推销天目湖啤酒,推心置腹的聊天,感觉不点几瓶确实有点对不起人家波涛胸涌的人情。
天目湖啤酒和当时常州溧阳刚开发的“天目湖景区”,互动协作非常默契,“游天目湖景区,喝天目湖啤酒”这样的广告语比比皆是,不仅推广了啤酒,还把景区顺带着也做了宣传。当时报名旅行社去天目湖景区游玩,都会送天目湖啤酒的,一手托两家,常州人的精明可见一斑。
在这种强劲的攻势下,2001年中泠啤酒彻底陷入低谷,镇江80 %的啤酒市场份额被“天目湖”占据。
其后,经过一次不成功的租赁后,2003年11月,中泠啤酒正式停产。
啤酒厂200多名员工被迫离开单位各自谋生。就连当时的灌装车间的主任也不得不转行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向法院申请破产的中泠啤酒厂,让刚迈入新世纪的镇江企业,见识了什么叫市场的残酷。
第二年的九月,已经坐上江苏省啤酒业老大的常州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以1768万元收购了原镇江中泠啤酒厂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不包括商标)。
次年,在镇江市拍卖行举行的拍卖会上,镇江啤酒老字号商标“中泠”以99050元的价格被拍走。
很多见证“中泠”啤酒发展史的老员工,听闻后泪流满面。更多的员工,既难过于这样的打击,也期待随着天目湖啤酒资本的入驻,中泠这个品牌能起死回生。
然而,“中泠”啤酒重新投产没几年后,还是慢慢沉寂于江湖,消失在漫漫岁月中了。
上世纪80年代地方啤酒业高速增长的背后,是1985年国家“啤酒专项工程”的扶持结果,按1984年的《1981-2000年全国食品发展纲要》,啤酒产量被计划在2000年较1980年增长15倍以上。于是,各地政府和银行纷纷响应,热钱资本、利好政策的涌入,啤酒行业一时间成为当年的风口。高税收高利润的造酒业也让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在业绩鼎盛的1998年,中泠啤酒“两税”高达700多万元。
90年代中后期,地方酒厂的割据状态被国外资本打破,像”百威利博“这样实力雄厚的啤酒业外企,兼并收购的浪潮涌来,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啤酒争霸竞争。
实际上,镇江的啤酒业当时还顽抗了一年多,真正击倒这家企业的,是大时代的力量。
国内啤酒企业面临危局,也大刀阔斧进行整合扩张,拼命建新厂,扩产能。外资的与本土的各路英豪及幕后玩家相互角力,彼此渗透,开始了中国啤酒业的重塑之旅。
天目湖啤酒也在浪潮中沉浮跌宕,2011年7月啤酒厂被丹麦人购买,发下亿元补贴。员工对于没有发到补贴金感到亏损,引发一场停工事件。因为是夏天,啤酒断货带来经济问题,这次的停工给它带来意味深长的后果。
从2014年开始,国内啤酒产销量连续下滑,超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啤酒企业都在亏损。
后并购时代,啤酒涨价,工厂关停,喝啤酒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曾经熟悉的味道或许无法再尝到,我们喝啤酒的那颗心也变了。
但不变的,或许就是那些年大家坐在一起,喝中泠啤酒时的那种快乐了。(转)
喝中泠啤酒 交知心朋友。。。。。。。。
- 来自 北京
- 精华 0
- 注册 2009-8-20
- 行业 娱乐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