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官塘桥鹏龙星徽奔驰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家有学子 » 我们一起学语文----聊聊中考的难度6
    家有学子  >  [中学话题] 我们一起学语文----聊聊中考的难度6     
    查看: 5586  回复: 3
    [中学话题] 我们一起学语文----聊聊中考的难度6      查看: 5586  回复: 3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6-8
    •  
    我们一起学语文----聊聊中考的难度6

    今天偷个懒,贴高考卷和中考卷给家长们看看,大家觉得长得像不像。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不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3.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江苏省镇江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从河堤    )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jia(    )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    )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hénɡ    )?

        (摘自丁立梅《秋天的黄昏》)

    2.默写。(8分)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    (北朝民歌《木兰诗》)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6_______________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7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子曰__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格列佛在飞岛国看到各种荒诞的现象,如在拉格多大科学院,科学家们忙着从黄瓜中提取阳光、将粪便还原成食物、把冰烧成火药等。

    B.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后在车站饭馆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后来在哥哥的介绍下做了司炉助手,并在家中结识了他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

    C.在茶馆,许云峰敏锐地察觉到甫志高的叛变,想撤离但已来不及,为掩护同他接头的李敬原,许云峰主动迎向抓捕他的叛徒和特务,并与他们周旋。

    D.杜小康能做许多孩子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借很多镰刀给同学们劳动,让“怪”人毛鸭开船送人,活灵活现地表演了《屠桥》中的伪军连长杨大秃瓢。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1分)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选段中祖师“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有何用意?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①请写出选段中“楼”的名称。(1分)

    ②简述武松杀人的原因。(2分)


    一直以来,止痛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的方式,但长期用药往往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危害患者的器官及身体系统功能。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臻完善,基因治疗为人们开展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供人们寻找更为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止痛。目前,通过各国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有两个基因已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并且被用于“新止痛药”的研发。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笫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6分)

         【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摘自“百度搜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2分)

    2)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2分)

    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7.“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2分)

    8.“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

    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

    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躬诣之:

        2)明日诣学:

        3)姚公乃使人迎之:

    4)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

    2)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

    11.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

    12.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张兴德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衰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选自2015125日《光明日报》)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

    15.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分)

    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捕风者

    彭家河

    ①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状,可它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捉风的味道,可是,风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声,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

    ②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秽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

    ②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是风经过之处,也总有从静到动的提示。草倒叶飞、云转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可能风还在远处,我们就远远地发现了风的脚印。在乡下;如果站在木格的窗子背后,只要看到对面青山上的树在摇摆,山路上的雨衣在飘动,瓦房上的炊烟在扭腰,这些都是在说,那就是风。当然,居住在高高的电梯公寓,隔着双层的玻璃窗子,也只有那些粗壮烟囱上方的烟雾或者花花绿绿的商铺彩旗,在天空中写着“风”,如果没有这些烟囱或者旗子,应该是看不到风的身影的。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本是件简单的事,然而,要在城市灰蒙蒙的天底下看看云,实在是十分奢侈的想法。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④多年前的一个五月,我在农忙时节回到乡下,刚下过暴雨,溪里池里水都涨起来了。在那个雨过天睛的黄昏,我坐在青草地上乘凉,阵阵温和的晚风吹过,风中满载着布谷的歌唱、虫子的嘶鸣,还有牛的长调,我突然觉得,这样的五月,才算是完整或者完美的。之后,我也时常回乡下去,更多的时候就在春节前后,等到天黑定了,山里山外全是静默的,偶尔有人家点燃一串鞭炮,响过之后,夜晚更显得寂静了。

    ⑤对于风中味道的触摸,主要依靠鼻翼,舌头无须过多参与。风中的味道,在乡下,更多的是花花草草传出的消息。当然,花要把消息告诉的不是人,而是那些远远近近的虫子,只不过让人也无意中捕获了。花的消息,风在以一种更加隐秘的方法传播,也是一种不可看见不可听闻的方式。因而,在乡下,一个人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

    ⑥村口人家的饭熟了,村尾的人都知道是些什么菜。如果是在饥饿的年代,就有不少无事的孩子过去串门了。如果闻见有腊肉的味道,那一定是家里来了远客;如果是酸菜红苕的味道,就不过去凑热闹了。每年端午,家家都会用新面蒸馒头,一大早,村子就全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馒头香味中,虽然各家各户还把馒头扣在蒸笼里,但是只要鼻翼轻微动一下,就知道哪家的包子是肉馅的,哪家是菜馅的,还有哪家用的是洋槐花作瓤。

    ⑦乡下,风的味道不仅四季各异,而且一天之中也不断变换,早上凉,中午热,晚上冷。当然,如此简单的词语无力把乡村的风在纸上再现,或者将其描述得原汁原味。

    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选自20161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7.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文中捕风者捕风的方式是多样的:通过草叶、云幡等物感知风的_______,通过一些动物和鞭炮捕获风的________,还通过________和食物来感受风的味道。

    18.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9.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3分)


         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20.阅读④~⑥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乡村的特点。(3分)

    21.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又见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大哥小弟长相很接近。

    接下来我很忙,更新帖子的速度会慢下来。大家要是有什么疑惑,可以通过短消息来告诉我,我会及时回复的。帖子会慢慢写的,这是耗费脑力的事情,需要我收集大量的题目来作为例子讲解。

    顺便说一句关于作文的话。初中最多5篇作文,最少3篇作文,就能应付中考了。当然我可没说保证你拿一档分数。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6-8
    •  

    抱歉,我对网页排版是彻底投降了,还好大体上能看。
    有问题发短消息,我会及时解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5-12-26
    • 行业 政府行政
    •  

    谢谢老师,我得全保存好,打印出来让孩子慢慢学习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5-3
    • 行业 其它
    •  

    越看越觉得老师写得有深度了,作为家长,我看了也觉得难啊!好有压力啊!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31252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