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8-20
鸡蛋是我们常吃的食品之一,很多上班族为了贪方便,每天早上上班都是用一个鸡蛋搞定自己的早餐。不过,我们吃了这么多鸡蛋,并不就是代表我们懂得怎么正确吃鸡蛋。如果你持反对票的话,那就跟我来看看这些误区,说不定你就犯了其中好几个。 误区之一: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
误区之一: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评价蛋白的品质,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蛋黄的颜色有深有浅,从淡黄色至橙黄色都有。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色素有关。蛋黄中主要的色素有叶黄素、玉米黄质、黄体素、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蛋黄颜色深浅通常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误区之二: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误区之三:炒鸡蛋放味精味道会更好 鸡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谷氨酸钠,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果在炒鸡蛋时放味精,味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炒鸡蛋时不宜放味精。 误区之四: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 为防鸡蛋在烧煮中蛋壳爆裂,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1分钟,用小火烧开。开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油煎鸡蛋过老,边缘会被烤焦,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误区之五: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误区之六:“功能鸡蛋”比普通鸡蛋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功能鸡蛋”问世。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食功能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功能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应有针对性,缺什么吃什么,切忌盲目进补。 误区之七:老年人忌吃鸡蛋 由于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一直流行着老年人忌食鸡蛋的说法。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误区之八: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导致“蛋白质中毒综合征”。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产妇每天吃3个左右的鸡蛋就足够了。 误区之九:鸡蛋与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误区之十:吃生鸡蛋营养高 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事实上,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生物素缺乏症”。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另外,生鸡蛋还有特殊的腥味,也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鸡蛋要经高温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
[ 本帖最后由 心~悦 于 14-3-7 20:20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8-20
家园共育
十件小事助你培养快乐宝宝
1、做一对快乐的父母
凡事看开,学会自嘲,养成爱说有趣事的习惯,经常讲笑话,经常大声笑,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看到爸爸的啤酒肚,妈妈要开心地对孩子说,瞧,爸爸的肚子像袋鼠!
2、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
经常温和地对孩子说:你自己来决定吧!我们去菜场买菜烧饭,还是去外婆家吃饭呢?孩子有获得小主人身份的满足感,会特别快乐,并从小就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3、带孩子去户外玩
每到周末,变成家庭聚会日,安排全家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这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培养亲子感情,让孩子时刻处在温暖亲情中,笑口常开。
4、用不同方式表扬孩子
当孩子做得很好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扬孩子,别总是千篇一律说“宝宝真乖”。你可以说:宝宝画的房子就像童话里的城堡,妈妈喜欢得不得了!
5、认识新朋友
友情让人快乐。经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邀请朵朵来我们家玩吧!孩子会特别开心。带他认识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涂鸦,让孩子从小感受美好的友情。
6、培养多种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才艺,阅读、绘画、舞蹈等丰富有趣的活动,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更能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和性格。当然,这不能勉强,要慢慢挖掘。
7、帮助身边的人
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和孩子一起整理那些他已经不再需要的玩具,捐给福利院,或者其他有需要的孩子。让孩子知道哪怕自己很小也有绵薄的力量可以帮助别人,这能给孩子一种源自内心的快乐。
8、认真听孩子说话、唱歌
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刚才我发现好玩的东西,你一定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听过一遍。
9、放弃完美,不要追求万事做到最好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小孩,千万不要求全责备。你让孩子擦桌子,然后你当着孩子的面自己又再擦一遍,这种举动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做得不好。更不幸的是,孩子慢慢也就会相信:我做得确实不好。
10、给孩子发光的机会
孩子跟你一样,喜欢展示优点。他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在你做饭的时候在身边讲故事给你听。他对数字敏感吗?那就带他去超市采购,让他帮你算个小帐。这样小事情,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真诚耐心地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快乐感染给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快乐的天使。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8-20
电视带给孩子的害处
爱看电视的孩子身体发育异常
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一旦迷上电视后,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1~2个小时,这不仅对眼睛,还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消化功能不好的孩子,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产生厌食,不利于生长发育;而消化能力很强的孩子,吃饱后坐着不动,久而久之就会发胖。
据研究人员经过近3年的时间,跟踪观察了33例肥胖症儿童发现:10%的儿童肥胖症是由疾病引起,10%是家庭遗传,剩下的80%中绝大多数属单纯性肥胖,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看电视。
爱看电视的孩子不爱读书
电视对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其鲜艳的色彩,变化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不断地刺激、兴奋孩子的大脑,所以爱看电视的孩子对有着单调画面、枯燥文字的书本就失去了兴趣。
但是,电视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是片断式、跳跃式的,孩子从中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不系统的知识。而且,任何学习过程都要伴随着一个思考过程,而电视不可能给人留下可以进行思考的时间,长期这样,孩子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必然会受到约束,最终导致孩子对读书、学习不感兴趣。
爱看电视的孩子兴趣单调
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外界事物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带他们去学画画、学弹琴、学下棋,他们的兴趣都不高,往往是半途而废。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看电视却是娱乐消遣的过程,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孩子处在一种松散的状态下,自然会对一些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排斥。
爱看电视的孩子社交能力差
孩子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看电视,那么,他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长时间独处,终日与电视为伴,会使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障碍,他们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看电视就会焦躁不安,看电视时讨厌别人打扰。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格和行为可塑性大,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强,对形形色色的电视信息大多是囫囵吞枣,影响了思维、性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这对儿童心理发育也会起到负面效应。-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8-20
以下茶饮、点心食谱,是非常温和且适合幼儿的配方,用于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肠胃吸收,适合全家人一起服用。
防感茶:
材料:金银花1.5钱,桔梗2钱,葛根3钱,金桔4个,蜂蜜适量. 作法:加1000毫升沸水冲泡,焖约5分钟后,即可代茶饮用.
服法:当茶饮用.) 玉屏茶:8 F1 T6 G# n4 N2 _' }! m8 m. C0 n
材料:黄耆3钱,白术3钱,枸杞53钱,防风1钱,水5碗.
作法:将全部药材入水5碗大火煮滚,转小火煮成3碗,即可饮用.
服法:当茶饮用.健脾四神汤:
材料:薏仁3钱,淮山5钱,芡实3钱,莲子3钱,盐适量
作法:将全部药材入水5碗大火煮滚,转小火煮成2.5碗,即可食用.., V' L+ f6 L0 |1 E
功效:调整肠胃,增加营养吸收
服法:当点心吃.
[ 本帖最后由 心~悦 于 14-5-7 18:06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8-20
养育风格决定亲子交往质量
要培养【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有爱心、懂得照顾别人、善于与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
是讲道理、培养习惯,还是为【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做出榜样?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有的人用有效,有的人用却无效?
其实,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关键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中运用。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养育风格理论得到了很有力的证实,但是,人们也发现,当它走进东方文化时,却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划分到专制型中。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给孩子适当的行为规范,也要给孩子温暖和关爱,保持家庭和睦。这更接近权威型的养育风格,而不同于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苛求和支配。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关怀。
判断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父母是否关爱孩子,二是父母对孩子是否提出要求。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权威型(或称民主型)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但严格要求的是专制型父母;关爱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的是纵容型父母;对孩子既无关爱,也无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8-20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50个错误
每一个【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地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可当【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不是因为这些【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这些母亲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过:,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的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想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
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错误六:对孩子缺少耐心: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家长要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进步,不要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抱焦急的心态。
错误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的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
错误八:忽略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护,尤其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自尊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错误九:打扰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看成是在胡闹,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对孩子的纵容,而事实是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东西上,家长过在这个时候干涉孩子,孩子专注的情绪会被打扰,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专注的行为里培养自己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现在一些孩子常见的"感统失调症",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行动的自由造成的。
错误十:总是做坏的示范:当孩子还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以前,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都应该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的时候怀疑自己父母的正确性。所以孩子会把父母的言行当成是自己行为的一个范本,因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这样错肯定也不会错。在孩子有正确是是非观念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们内心评价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长的错误他们也会盲目模仿,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后来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掉。
错误十一:不给孩子做梦的机会: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美好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梦想是行动的前奏,需要经营。经营梦想,就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孩子也许会在成长的时候忘却一些梦想并有一些新的梦想,但正是因为梦想的存在孩子才有了努力的冲动和渴望。
错误十二:孩子的心事无处诉说: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孩子内心的苦闷若是无人知晓,只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心理学家们一直提倡合理地释放心中的情绪,让孩子大声地说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他们因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