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苏东坡

一般人经常会附和,避免正面的冲突。

一来是顾及面子,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违心的话。

但是苏东坡做事经常是不合时宜,为什么,因为他不是站在为自己谋个好职位,或者说个好听的话和高官套近乎。

他做事有一个基点,就是看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合乎道理、道義。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所以苏东坡绝不逢迎,做事凭良知,正如他所说:

不有益于今,必有觉于后,决不碌碌与草木同腐。

所以他往往是取怨一身而不悔:

王安石变法之初,凡趋炎附势、赞同新法者,升官就像坐火箭。比如曾布,因参与谋划新政,三天之内居然升了五次职。

因为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后来他说:王安石新得政,臣若少加附和,必被重用·····但不忍欺天负心·····

明知道站队王安石即可荣华立至,奈何自己的良心不答应。

良心,谁都看不见,但是是不是凭良心做事,自己一定是清楚的。

到后来司马光复出为相,废除新法又成了当务之急。

时任开封府尹的蔡京(后来带歪徽宗的那位),知道司马光要恢复差役法,便在五日之内拉来千余名百姓充当差役,力证此法可复。后果得司马光称赞,顺利升官。

这个蔡京真是用尽心机,当然也是官运亨通。

但是苏东坡流放归来,他却本色不改,怼起司马光来也毫不留情:

我和司马光,私交特别好。他复出后又很关照我,按理说不能和人家唱反调,可是从公而论,我又实在不赞同恢复差役法。所以,没得法子,只能和他争到底!

一句话“可是从公而论”,对于司马光的做法绝不能赞同。

反正他都是不合时宜,但是他都是为公益而说话,都是凭良心做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真正的贤者心中,有道有理更有节,富贵何曾在心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然而这位率真质朴、才华横溢、不合时宜的苏东坡,却没有被历史的风浪淘去,相反,却越来越得到更多的人的喜爱和钦佩。

无论处江湖之远,还是庙堂之高,表面看上去是经常不合时宜,那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有益于今,必有觉于后,决不碌碌与草木同腐。

言行合一,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