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来了!2025年2月1日起,父母出资购房,子女离婚时房子的分割方式有了大变化!

以前,孩子结婚后,父母给小两口买房,要是没明确说这房子给谁,按照旧规定,就默认是送给夫妻双方的,妥妥的夫妻共同财产。可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直接把这个局面给颠覆了!这背后,可是有深刻原因的。在咱们中国,父母为子女买房那是普遍现象,一辈子的积蓄都砸进去了,就盼着孩子能有个安稳的家。但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就成了大问题。新的司法解释,就是要解决这些现实矛盾,既保护个人财产权利,又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具体怎么变呢?咱们先看一方父母全额出资的情况。要是赠与合同白纸黑字写着,这房子只给自家孩子,那没啥说的,按合同来。可要是没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以前大概率是夫妻共同财产,现在呢,离婚分割财产的时候,法院可以直接把房子判给出资方的子女。不过也不是说另一方就啥都没有了,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夫妻俩共同生活了多久,有没有孩子,谁对家庭的贡献大,还有离婚是不是有一方有过错等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给另一方补偿,以及补偿多少钱。

再说说一方父母部分出资或者双方父母都出资的情况。同样,有明确约定的按约定来。要是没约定,以前可能就是简单按出资比例分,现在可不一样了。法院会根据具体的出资来源和比例,再结合前面说的那些因素,像共同生活情况、孩子问题、离婚过错等等,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来判决。举个例子,双方父母出资比例是2:8,以前可能就按这个比例简单分割,现在不一定,获得房子的一方给另一方的补偿,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20%。

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2019年12月,许某某的父母全款买了一套房。2020年5月,许某某和范某某结婚了。2021年8月,许某某父母把房子登记到了他俩名下。本以为是幸福的开始,结果2024年,两人因为家庭矛盾闹到了法院要离婚,范某某要求平均分割房子,毕竟房子登记在两人名下。但许某某说,这房子是我父母全款买的,你没份儿。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房子登记在两人名下,但考虑到这房子是许某某父母为了他们长久生活才赠与的,而且两人结婚时间短,又没孩子,为了平衡双方利益,最后判决房子归许某某,许某某补偿范某某7万元。

这次司法解释的变化,对咱们老百姓的影响可太大了。以后结婚买房,父母出资可得留个心眼儿,最好把赠与的意思明确下来,免得以后闹纠纷。家人们,你们对这个新规定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