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镇江一中新高二的一位家长。近期对于镇江一中分班事宜与“志愿导学”,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给予了热切关注。我在此反映一些问题与己见。


       首先是一中的分班事宜。总的来说,一中对于物化选科生的分配极为偏颇,尤其是中考落榜且有志于物化的,可谓有偏见之说。

        闲暇之余,我研究了一下一中的分班制度,是通过内部系统消息和详细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我已尽我所能仔细客观阐述,还请诸位耐心看完。

       以下是一年以来一中的三次分班。


       第一次分班为高一开学的起始分班,分班标准完全为中考成绩,并没有第二次分班考试。有两个强化班,其余平行分班。强化班合计120人,两个班单独平行分班。他们是录取一中中考总分的前120,在暑假期间接受了提前语数外物化的课程培训,假借“物理竞赛”之名

个人观点:中考成绩可以客观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仅凭此项分班断绝了很多中考落榜孩子的路。相比镇中,镇中招生一直采用中考+分班考的分班模式,可能每届两试的权重分配不同,但是相比而言分班更加客观公平。再次,初升高的暑假当孩子提前知道中考成绩为分班唯一依据这一消息,无论是榜上有名还是名落孙山,想必这段时间的学习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中考成绩这一标准在后面两次的分班依然有极大影响,后面会继续阐述。


        第二次分班为高一下学期的期初分班,参考依据为高一上4次考试与高一下开学考(开学考物理化学直接加分,且内容极难,大多数不及格)。调整范围较小,主要目的为将强化班学生按成绩重新排座,分为火箭班和次强班(无官方称呼,为下文表述方便暂且如此),同时填充火箭班和次强班的空余名额(高一上学期有部分出国和自愿调进平行班),仅填充,无学生外流平行班。名额极少,火箭班预招3位,其中两位拒绝,实招1位,次强班4-5位。

个人观点:这次分班并没有在年纪里公开宣传,不知情者比比皆是,对于物理化学,而且是难度较高的物理化学计入分班总分的机制更是令人惊愕。我见识浅薄,在了解到的江苏高中里,没有一所学校会将物理化学计入分班总分,更不用说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故意加难试卷难度。惊愕之处不只限于物化两门,对于语数外,出题也略有偏颇,批改也是匆匆忙忙,低分的现象层出不穷。再说到分班制度本身,这次分班明显保护了原来强化班的学生,没有公开宣传这一点更是表现了对平行班的漠视,强化班学生对外竞争意识也明显减弱,毕竟内部竞争的驱动力是有限的,何况期初考突如其来的难度也波及到强化班自身的学生。这也为第三次物化选科分班的不公平性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分班为高二上,也就是近期的选科分班。除物化外,其他选科均依据高一九次考试总分按排名分班。但物化分班有些复杂。并没有完全按年级排名分班物化分班如下:
8班物化A+班:51人为原高一火箭班成员,其余填充人员为除51人外的物化年级排名前9。
7班物化A班:40+人为原次强班成员,其余填充人员为物化年级排名170-180名,即获取强化班(7,8,9班)名额的最后十名。
9班物化A班:除高一火箭班和次强班的物化年级排名前60,全部为平行班成员。

个人观点:本次分班除物化其他选科完全公平公正,在此不再论述。以往一中的分班规律为8班为老牌劲旅,物化火箭班,7班为物化次强班,8班以竞赛为主,7班则以课内为主,考试成绩相差不是很大。如今提出了一个A+,两个A的制度,次强班自然不能存在。可真的不复存在了吗?自然不是。7班组成绝大多数为原高一次强班的学生,班主任亦然。为平行分班,只能填充相对排名较后的学生,从而与9班平衡。但由于师资与生源的相似,原次强班依旧“灵魂附体”,高一期末次强班选物化的三十余人,仅家委会内部商榷,决定本班学生选物化即可保送7班后,人数增至四十余人。再说到8班火箭班,生源可谓精挑细选,可前提依旧是中考榜上那120人中的精挑细选。多少落榜又志向于物化的孩子,曾相信通过高一的潜心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冲进火箭班,享受最好的师资与平台,却不料冷硬的制度没收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机会。高一初次分班进平行班学生能进入八班的,屈指可数。

然后是近期的“自愿导学”。有偿补课的合法性众所周知。当补课成了“自愿导学”,此导学真的自愿吗?

显然不可能,基于家长的热切关怀和校方的鼎力支持,8月24号镇江一中新高二学生齐聚学堂,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自愿导学”,下午,可能由于向有关部门的反映,传出了8月25日起停止“自愿导学”且于9月30日正常开学的消息。一时,孩子的社交软件布满了欢声笑语。

放学后,一中家委会成员坚持要开展“自愿导学”,甚至有人扬言要不惜违反法律人肉出那个举报的学生.....
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关心我们理解,但还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合理安排孩子的学生时间,高效学习,劳逸结合才是取胜之道.
明天的“自愿导学”正常进行,明天的高二学堂的学子们是否“自愿”前来,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总评:
1..强化班学生保护制度严重打击了尖子生的竞争思想,使中考落榜的物化拔尖生的机会微乎其微。物化A班两班平行成“四不像”,8班火箭班学生水平是否最优有待探讨。
2.对外声称按排名分班却未公布年级排名,相比镇中简单的分班制度,难谈公开透明。
3.家委会对学校干预过度,很少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有时仅体现家长的需求而忽略方案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