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平安里站,无障碍卫生间被一对年轻情侣占用近一小时。当时适逢晚高峰,无障碍卫生间门口已经排起了队,有乘坐轮椅的老人等候多时。

当天,据站内保洁人员介绍,18点10分左右来打扫卫生间时,就发现无障碍卫生间有人使用,按照规定,保洁人员会每隔15分钟进行询问,已经敲了三次门,每次都有人回应“有人”,是一个男声。

在等候队伍中,有因身体原因需要使用坐便马桶的市民,还有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等候过程中,老人尝试询问女厕所是否有坐便马桶可供使用,但了解到该站女厕所并未设置坐便马桶后放弃该想法,继续等候无障碍卫生间。大约19点5分,在排队市民多次敲门催促下,一对情侣开门从无障碍卫生间走了出来,低头快步离开。


▲5月20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平安里站,无障碍卫生间被一对年轻情侣占用近一小时

地铁无障碍卫生间本是公共资源,且面向的多是行动不便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孕妇、临时受伤者等,部分无障碍卫生间还兼具母婴室等功能。年轻情侣既不属“行动不便人群”,还在使用高峰时段长时间占用,僭越了基本的文明准则,暴露了其公共意识的缺失,也有违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在地铁等公共服务场所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备和辅助器具是法律明确要求的,严格来讲,法律并不禁止普通人使用无障碍设施,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便利。”

但法律同时也对“非法占用”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纠正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也就是说,涉事情侣即便“有无障碍需求”,长时间占用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更重要的是,这对情侣的长时间占用,已使得无障碍卫生间门口排起了队,甚至还有坐轮椅的老人。可以想见,排队者都是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的人,他们不方便去普通卫生间,而无障碍卫生间本就是为他们而设。涉事情侣将公共设施“私有化”的行为,既侵犯了残障人士的合法权益,也折射出其对特殊群体缺乏基本的同理之心。

此事发生的时间节点刚好是5月20日,对情侣而言,这个日子或许有着特殊的含义。但追求节日仪式感不能以牺牲他人基本需求为代价,文明社会的浪漫也不能建立在影响、干扰他人的基础上,公共资源更不应成了两个人的“爱情保鲜剂”。这是基本的公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