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价保健品,都太懂心理学了。
有这个感叹是因为,今年我爸亲历了一场「天价保健品」骗局。
从来不相信自己会被骗的他,消费的那叫一个心服口服。
而我听完之后,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被骗。
起因是有天我爸买菜,从菜场出来就看见一个“义诊”摊点。
这种小摊在我们这很常见,经常出现在小区楼下or药店旁边。
并且台面布置的干干净净,没有什么保健品堆砌,“医生”们也都穿的很得体,看起来就非常正规,我之前也一直以为是真的义诊。
而那天吸引我爸的义诊内容,是“免费测血糖”。
他血糖比较高,平时也在吃药控制,那天正好比较闲,也就顺道去测了一下。
结果一坐下,第一个坑就来了:
测血糖的“老师”跟我爸说,他们有开课讲授控糖知识,可以去听听看,还能免费吃早餐。
我爸一听还挺心动。
既可以学控糖知识,还能薅个小羊毛,并且他对自己的防骗意识非常自信,就抱着「无论推销什么也不会买」的心态进去了。
结果他很快就踩入了第二个坑:
听完第一节课后,我爸觉得那些老师讲的是真好啊。
我问他讲的啥?本以为会听到一些歪门邪道,结果我爸头头是道的说:
少吃精米精面,少吃高GI食物。
然后告诉我哪些食物升糖快,哪些食物升糖慢。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骗局是真高明,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正确的。
你去问任何一个医生,血糖高的人该如何控制,他都会这样告诉你。
但是医生没有时间给你详细讲解,而这些老师就会显得非常耐心非常专业。
而那之后的每天早上,我爸就都会准时去上课。
赠送的早餐也没有缺斤少两,每天都会给到场的人准备:
一杯奶+一个鸡蛋+一份蔬菜。
我爸一边吃早餐一边听课,心里本来就美滋滋了,没想到还有惊喜。
因为听完课,他就被安排了一个“专业营养师”,每天一对一给他搭配三餐,然后还天天测血糖,告诉他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我爸也严肃对待,每天都给对方汇报自己吃了什么,还认认真真登记血糖。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一周之后,我爸的血糖真的降了。
而我爸也一下就觉得:这是神药!!!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偷换概念的骗术。
因为你无论吃不吃那些保健品,只要严格遵守饮食,血糖都会降低。
而我爸也顺利被拉入了第三个坑:买药。
在听了一周的课之后,他决定购买一疗程的燕麦片,这是老师们推荐的,据说效果嘎嘎好,而价格是1700。
我听到这里已经觉得匪夷所思了,什么燕麦片要1700?
结果我爸说,这是所有推销的保健品里最便宜的。
再往上走,还有3000多的驼奶粉,以及各种昂贵的药物。
关键我爸买回来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心虚,所以藏起来偷偷吃。
直到我妈发现,才支支吾吾说自己听课买了保健品。
后来我们全家召***,我给他挨个查了这个燕麦片的信息,发现相关词条都是诈骗、骗局,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被骗了。
而后来我在回想,这个骗术最高明的地方就是——
所有我爸认为自己不会被骗的点,都成了拿捏他的武器。
比如我爸是懂一些控糖知识的,所以自信不会被歪门邪道蛊惑。
结果一听,那些老师和医生说的都对得上,就立刻产生了信任感。
又比如我爸是坚信花言巧语比不过真实数据的。
结果人家就能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把数据摆给你看。
再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看似专业的指导,一步步就让我爸对他们深信不疑。
并且我常常在想,我和父母已经算关系很好,每天都要打视频,平常也是无话不谈,但即便如此,我爸还是会被“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打动,足以见得他们的话术多有感染力。
后来我和我爸好好复盘了这场骗局,然后也就此约定好——
保健品可以买,但1.要听医生建议,2.要从正规渠道购入。
我教了他在网上买补剂,这里边他比较喜欢京东。
一是可以送货上门,二是价格也比较透明。
另外我还给他列了一些选购保健品的小tips:(国内保健品适用)
1.一定要看有没有“保健食品”的蓝色标识,有了才算是正规保健品。
2.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查批准文号,可以查到详细信息。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因为保健食品标识可能会作假,要能查到信息才算数。
并且不要迷信这些保健品被夸大的功效,只能做补剂使用。
在此也提醒大家,不要让父母轻信路边的各种义诊,更别盲目自信去听课。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别给对方机会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