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高铁之后,地铁涨价潮也来了?
    百姓话题  >  [资讯速递] 高铁之后,地铁涨价潮也来了?     
    查看: 1040  回复: 18
     19  1/4  1  2  3  4  > 
    [资讯速递] 高铁之后,地铁涨价潮也来了?      查看: 1040  回复: 18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12-13
    •  
    高铁之后,地铁涨价潮也来了?

    日前,重庆发布轨道交通调价听证会公告,拟终结持续近20年的“2元时代”。
    公告表示,票款收入与运营成本差距日益加大,需完善票价机制。
    无独有偶,就在一个月前,昆明地铁刚刚完成调价;而在此前,广州地铁取消单月满15次六折优惠。
    即使不涨价的,也在开源节流。有城市地铁提前半小时收车,列车班次间隔也被拉长。
    不只是地铁,从高铁到自来水、煤气等公用事业,都已开启涨价通道。
    去年6月,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等4条高铁票价开涨,部分线路涨幅近20%。
    地铁为何纷纷涨价?
    许多城市都在拼命建地铁,但地铁本身并不是一个赚钱生意。
    没有财政补贴,9成以上地市难以自负盈亏。
    当然,作为公用事业,地铁定价不能简单随行就市,诉诸财政补贴并非没有道理。
    据图数室统计,各大城市地铁补贴总额超千亿,最高的北京多达248.5亿,郑州、深圳、成都、宁波、苏州、青岛等也超过70亿。












    正准备调价的重庆、已经调价的昆明,2024年拿到的财政补贴分别为43.5亿元、23亿元。
    所有财政都取之于民,既然补贴如此巨大,为何最后还要涨价?
    原因在于,即使加上补贴,能做到持续盈利的地铁公司也不多。
    数据显示,仅有12家地铁归母净利润超过了1亿元,部分地区陷入亏损。
    换言之,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仅靠票价收入和地铁物业收益,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亏损。






    更大的问题是,在财政过紧日子的当下,加上房地产遭遇历史转折点,财政补贴没那么容易了。
    过去,房地产一路高歌,部分地铁公司化身房企或综合运营商,即使不靠补贴,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如今,不仅地产资产大打折扣,地铁与城市经营、卖地财政、物业开发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将不复存在。
    许多城市诉诸地铁大扩张,意在借助地铁经营新区,通过卖地而来的土地财政,反哺城市建设。
    地铁公司也是如此。地铁不赚钱,但与地铁相关的TOD物业开发和运营,却是黄金时代最赚钱的生意之一。
    越来越多城市,支撑不起地铁的庞大开支了。
    任何基建都是要花钱的,建设的成本数以百亿千亿计,而运营维护成本同样不菲。
    没有庞大的客流作为支撑,或强大的财力进行兜底,最终只会陷入债务无底洞。
    退一步讲,即使地铁票价不断上涨,如果客流强度依旧不足,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所谓客流强度,即单位公里每天的平均客流人次,既是地铁拥挤、繁荣程度的标志,也是地铁效益和可持续性的直观指标。
    根据交通部数据,在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50多个城市里,以0.7万人次/公里日的运营标准来看,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3。












    在所有城市中,只有9座城市客流强度超过1万人次/公里日:深圳、长沙、广州、上海、兰州、哈尔滨、北京、西安、成都。
    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地铁客流强度不到0.5,而一些中小城市有轨电车的客流强度甚至不到0.1,最低的只有0.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很多,诸如线路单一,尚未串联成网,难以发挥网络效应;又如经营城市思维下,优先开发郊区,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不足,客流量过低。
    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尤其是庞大的城区人口作为支撑,就无法形成足够大的客流强度,纵使地铁价格翻倍也无济于事。
    正因为这一点,国家已开始全面收紧地铁规划,不仅GDP、财政、人口成为三大硬性指标,客流强度、债务率更成为核心考量因素。






    过去几年,没有任何新三四线城市地铁规划获批,就连一二线城市线路也大幅被“砍”,部分省会城市更因债务率而被拒之门外。
    房价不涨,什么都要涨了。
    客观而言,无论水电煤气还是地铁、铁路价格,我们与国际相比都不算高。
    公用事业价格的高低,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也与经济发展模式和财政运转机制有关。
    高增长时代,内有财政收入扩张,外有卖地收入回补,公用事业借助补贴就能维持相对较低价格。
    彼时,一年几十亿的公交地铁补贴,相比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卖地收入,可谓凤毛麟角。
    但这一逻辑在当下已不适用,地方政府开始过紧日子,债务压力与日俱增,公用事业涨价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
    过去一两年来,官方多次表态 “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政策思路也从之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
    水电煤气公交地铁等公用事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都有一定垄断效应,即使价格上涨,市民也没有多少替代选择。
    因此,公用事业涨价具有较强的传导效应,能带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价格指数)的双双上行。
    据天风证券测算,水电燃气价格上涨4%-8%,有望带动CPI 上涨0.2-0.4个百分点,更将带动PPI同比上行0.5-1.0个百分点。
    无论出于成本考虑,还是财政压力计,抑或打破通缩循环,公用事业涨价潮,或将避无可避。





                      
    • 来自 浙江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7-26
    •  

    就算涨到一个亿,我们也没有地铁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12-16
    • 行业 娱乐餐饮
    •  

    南京上海地铁还在扩建啊!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1-9
    •  

    支持涨价  翻倍才好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1-5-16
    •  

    涨价等于变相地促进消费




     19  1/4  1  2  3  4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20236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