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的一个长辈主动和我咨询香港保险,因为现在银行利率太低了,他得知香港保险的收益比内地高,想给我弟弟(他儿子)多存一些钱。
当时我们电话里简单介绍了一下香港保险的信息。
之后他说,等我们有空了见面聊一下。
我说好。
这一等一个月过去了。
我后来从我弟弟那边知道,他爸爸觉得人民币会涨,美元会跌,美元跌到6就亏了。
从专业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我自然有很多真实可信的数据参考。汇率无法精准预判,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大涨严重不利于出口贸易,毕竟美元现在依旧是全球货币,在另一种货币能取代它之前,美元是比人民币更保值的。
这个里面有大量的数据去验证。
另外我们国家也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之一,让美元贬值,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去年美联储首次降息,在岸美元都没有跌破7,不是它跌不下去(注意是在岸人民币),而是央妈出手了。
当然,香港保险还有几个功能,一个是支持人民币投保,拿到手的是人民币为货币的保单,一个是可以保单货币转换,把美金保单变成人民币保单,只要你预判了并愿意为这件事负责...
哈哈,我想到了这个时候有人会说这是你写的软文吧。这故事是杜撰的吧?
没有必要,但是我解释了也依旧有人保留意见,所以不重要。
从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只要我的叔叔如约和我见面,这些问题,我可以一一的解答,发表我的观点,分享我的视角。
但是问题来了,昨天上午十一点三十五分,我的叔叔和我发微信,他说,最近我多方面了解,也听了一些买过香港保险的朋友所说,总感觉香港的保险意义不大,所以暂时还是不想买了。
说实话,我从事保险已经有八年了,我的起点就是0511梦溪论坛的百姓话题,在2018年发的帖子。我在0511做保险的科普的帖子有几十篇,特别是惠民保的内容比较多。
我这八年主要的客户就来自于互联网,和这些陌生客户的转介绍。
我从来没有去依赖过家里人。
所以叔叔说不考虑香港保险这件事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是我想不通的是,第一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不去问更懂这个领域的我,第二是就算不买,为什么我们两家就隔着一条马路,不能见个面讲一下?
我和我爱人说了这个事。她说因为信任度不够吧。
我想想,家里的长辈,有些会觉得现在我们这代人没吃过苦,是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结婚生子,所以我们的能力就相对有限,或者我们做事就会不像他们这一辈这么靠谱。
所以我们家庭聚餐,父辈都是聊过去,聊我们穿尿布的时候。
我的叔叔之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管理者,也拿到过镇江的劳模,应该还有其他的比如杰出青年这些相似的表彰。
在我印象中他是活的比我父亲年轻的。
他可以自律的去健身房锻炼,可以比我更快的爬到圌山山顶或者南山的电视塔。
我一直觉得他没有老去。
但是这次这个很小很小的事情,我突然觉得他老了,或者我爸这一辈的人都老了。
他们已经很难理解我们在做什么了。
我2018年任职保险经纪人,八年的时间,在保险的领域可以说是做到了专家级别,任职过两家公司的镇江机构负责人,做过镇江第一起交界性肿瘤的理赔,惠民保科普的帖子也上过百姓话题的首页推荐,拍的惠民保的视频抖音播放量也破百万。我个人名下的保单52份,应该是全镇江前列,个人的保障均破百万,应该是镇江上千名保险从业者的综合保障前二。
但是即使这样,遇到保险的专业问题,我的叔叔优先问的还是别人。
在他们的眼里,我始终是个孩子。
我弟弟是很支持他父亲买一份香港保险的,因为他自己最近也在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
比如美元的稳定性,他也知道至少10年内美元不会崩盘。
但是他也知道,父母对这一块的知识是比较薄弱的,需要时间去消化。
其实我觉得很多问题,只要见面就能聊。
我不知道是不是叔叔害怕没有买,让我有不好的体验。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这个行业,谁没有被拒绝过成千上百次呢~我感觉良好,因为我的客户还有很多,我做保险的心态也是帮助别人,也成就自己。所以我可能最多就是有一点遗憾,就是自己的能力没有帮到亲近的人。另外就是觉得家里人们,有什么事不能见面聊一聊的。把话说开了,大家都舒服不是嘛~
最后,回到这个主题,其实有标题党。
但是我确实发现,我父亲已经不怎么和我聊工作了,他好像不太理解我做的事情,以前也许还能懂一些,因为身边也有老同学做保险。现在,已经完全不想搭理我了,哈哈。
他只知道我现在已经有能力去支撑自己的小家庭,给家人一个比较不错的物质生活条件。
所以,父辈们老了,就老了吧。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很多机会,去学很多新东西,去看更多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