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冲突的战火仍未平息,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国际博弈再次升级。英国主导召开五国部长级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协商推动停火协议。
然而,这场会议因中方被排除、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拒绝参会等一系列事件陷入僵局,会议规格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新版停火协议引发多方争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态度也悄然发生转变。
这场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多方博弈,正将俄乌冲突推向更加复杂的局面。
中国被排除:五国会议的外交博弈
五国部长级会议的参与方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乌克兰,中国这一在俄乌问题中具有重要潜力的调停方却被排除在外。
中国提出的和平倡议强调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同时反对单边制裁和军事干预。美西方国家显然不愿让中国参与这场会议,试图维持自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缺席不仅削弱了会议的公正性,也影响了乌克兰的外交空间。作为一个潜在的调停方,中国的加入可能为乌克兰争取更多谈判筹码,但被排除在外的结果,使乌克兰进一步陷入外交孤立。
对于美西方而言,这种排他性策略虽然短期内能够维持内部一致,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削弱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公信力。
新版停火协议:多方利益的博弈
会议的核心议题是新版停火协议。协议提出两项关键内容:一是美国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及乌东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二是建议欧洲派遣维和部队驻扎乌克兰。
这份协议试图在俄乌欧三方之间寻求利益平衡,但却遭到多方强烈反对。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协议持坚决反对态度。
他认为,这意味着乌克兰将永久失去部分领土,并对其生涯造成致命打击。自2019年担任总统以来,
泽连斯基不仅未能收复克里米亚,还在俄乌冲突中丢失了乌东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这份协议的接受将使他背负领土丢失的责任,极有可能在停战后面临国内清算。
俄罗斯同样对协议中的维和部队提议表示强烈反对。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之一是反对北约东扩,而欧洲维和部队的驻扎显然与其战略目标相悖。
欧洲国家陷入两难境地,长期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已使欧洲武器库捉襟见肘,维和行动的费用和潜在风险将进一步加重欧洲的经济负担。
此外,这种安排还可能削弱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自主性。一旦接受美国的提议,欧洲将被迫加大对美国军备的采购,所谓的“战略自主”目标将更加遥不可及。
美国态度转变:逐渐退出俄乌斡旋
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宣布拒绝参会,仅派出乌克兰事务特使代替。这一举动不仅降低了会议规格,也暴露出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分析认为,美国的战略调整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一是通过美乌矿产协议,美国的能源供应问题已得到保障,俄乌冲突对其能源安全的影响逐渐减弱;
二是美国试图通过俄乌冲突拉拢俄罗斯以制衡中国的战略未能实现,俄中关系反而更加紧密;
三是国内对持续援乌的财政负担和战略意义产生质疑,部分势力呼吁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
美国逐渐显露退出俄乌斡旋的意向,这对乌克兰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失去美国的强力支持后,乌克兰的外交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会受到严重削弱。
乌克兰的困境与未来走向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的失控使其执政成果备受质疑,停战后,他很可能成为国内斗争的牺牲品。此外,随着美西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兴趣减弱,乌克兰的外交孤立将进一步加剧。
未来俄乌冲突的走向仍难以预测,但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乌克兰可能逐渐被边缘化,其命运更多由外部力量决定;二是欧洲的角色可能提升,但代价是经济负担和战略自主性受限;三是俄罗斯可能采取更强硬措施巩固其在乌克兰的控制;四是泽连斯基的生涯可能遭遇重大打击,乌克兰国内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五国会议的“翻车”不仅暴露了多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也揭示了国际博弈的复杂性。中国被排除、美国态度转变、欧洲进退两难、泽连斯基的抗争,每一个因素都在推动俄乌局势向未知方向发展。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乌克兰的命运似乎越来越难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的俄乌冲突将如何收场,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