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轶事

王羲之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又认为自己和石崇相当,神色非常欣喜。

因为当时《金谷诗序》的作者石崇,宴会的举办缘由是因为征西大将军王诩前往长安,石崇、苏绍以及金谷二十四友等三十人在金谷园设宴相送。

为了送别,也为了助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事后,石崇把众人诗作收录成集,并撰写了《金谷诗序》

“金谷二十四友”中比较出名有:

“古今第一美男”潘安(即潘岳)

“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

“洛阳纸贵”的左思

“潘江陆海”“东南之宝”陆机、陆云二兄弟。

当时此宴会是一件盛事,加上《金谷诗序》的美文,在朝野广泛流传。

而此时的王羲之还没有那么大的名声。所以得知把自己的《兰亭集序》能够和《金谷诗序》相提并论,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更让王羲之当时不知道的是,他的《兰亭集序》的书法成了空前绝后的极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权贵、皇家所推崇、欣赏。

很多名画也是这样在不经意中产生的,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也许越是功利心越淡,创作出的东西越好。

就象人说话,带有目地的话说的很漂亮,但是还是不愿意听,因为那不够纯净。

人都喜欢看小孩子的神情,无论是笑还是哭,都非常的真,也就是先天的纯真。

其实很多事情弄的很复杂,那是因为人心的复杂,而人心的复杂无非是为了利益,或者是为了名。

心机越重的人活的越累,别人看见心机很重的人很也累,
人有直觉,就是不用分析、推理,直接就可以感觉到对方的想法。

有孩童无心机,喜欢鸥鸟,就是喜欢,别无他图,鸥鸟便下来与他一起游玩。一天他父亲对他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于是他就有了捉鸟的“机心”,从此鸥鸟再也不下来了。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真能宠辱不惊,那也是一份难得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