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经过如下:今年年初,随州市投入了2.7亿元用于公墓建设。这一庞大开支引起了不少乡亲邻里的议论:这笔钱究竟值不值得花?更意外的是,随后政府强制推广火葬,并要求购买公墓,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争议。
平日里安于现状的老人们也难以坐视不理。他们三五成群,坚守传统习俗,对政策不解,自发来到镇府门口,采取最朴实的方式——堵路,以表达他们的不满。这一幕犹如一场未经预演的乡村戏剧,却意外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
网络上,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各路网友各抒己见。有人调侃:“活着为房忙,死了为墓慌,人生不易,两头都是债。”这句话虽然俗气,却反映了不少人的心态。
还有人玩味地说:“政府这是把老龄化转化为了老龄经济,地上房难卖,改卖地下‘安居工程’了!”这种玩笑背后,实际是对政策初衷的深刻质疑。
而在网络上,一些网友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 火葬我并不反对,但是强制购买公墓就有点过分了,周边的地方好像都没有这种规定。
—— 投资了2.7亿建设的公墓,难道就不需要卖出去了吗?
—— 强制火化还可以理解,但是强制购买公墓就有些过分了!而且价格也不便宜,而且只有20年产权!20年后如果不续费,骨灰该怎么办?
—— 这样搞,简直是让人死也死不起了。
然而,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建议仍然采用土葬,但是不能够垒起坟墓,这样过了一百多年,就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而公墓都是水泥石头,完全不会有这种效果,而且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 活着要负责房贷,死了还得负责墓贷。
在追溯相关条例时,自从1997年《丧葬管理条例》出台以来,各地在推行火葬政策上一直各有各的做法。但是这一条例明确规定,火葬政策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尊重民间传统习俗,听取民意。然而,如今随州的这一行动似乎少了一些“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际上,关于火葬和土葬的争议背后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以及情感与现实的交织。一些**提议,在偏远农村地区,应当允许土葬,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考虑了农民经济负担,更是对生命最后旅程的体贴。
最后总结一下,湖北随州的这场风波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是否忽视了民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如果缺乏民意基础,就像是无根之木,难以赢得大家的理解。在涉及每个人最终归宿的重大问题上,倾听应该多一些,强推应该少一些,这或许才是正确的道路。
总的来说,无论如何解决这个“生死账单”,都需要考虑经济和民意。随州的这次教训,对各地都是一次深刻的思考。
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