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码字了,今天阳光好,心情愉悦,码码字~~
前不久香帅的2025年度财富展望中提到了香港,她说,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的“金融接口”角色在加强,它不是简单的资金中途岛,更是中国企业出海进行战略投诉的关键节点。
而就在这一周内,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发布了《世界经济自由度2025年度报告》,中国香港以8.55分位居世界第一,美国8.1分,瑞士8.28分,新加坡8.5分,在全球165个经济体中拿到世界第一,含金量不言而喻。
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8),中国香港在全球120个金融中心中拿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名次。
而在近期《2025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该报告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主要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全球百大创新集群涵盖33个经济体,百强创新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登上榜首。
《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排名由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排名总共囊括了69个经济体,香港全球仅次于瑞士、卢森堡和冰岛。同样由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5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排名升到了第三名。
以上是一些枯燥的香港最近一年来得到的官方机构的认可。
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香港的金融市场,而保险,是香港绕不开的话题。
香港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亚洲第一大保险市场。
2024年,香港保险业共吸纳2198亿的新单保费,
而到了2025年,仅上半年,香港保险市场涌入了1737亿的新单保费,要知道去年的上半年已经风头无二,达到了1156亿的保费规模。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50.3%。
另一个有意思的新闻是,京东官宣入局香港保险市场,目前已经获批香港保险经纪牌照,业务范围包括一般及长期业务。
有人说,香港保险就像是带美元利息的储蓄罐,
有人说,香港保险买了就能睡得安稳是理财神器,
也有人说,香港保险是个骗局。
不过无一例外的是,高净值客户最终都会在资产配置中为它留有一席之地。
不同的人,配置香港保险的逻辑也不相同。
第一类人,看收益的人,
香港保单长期持有,就过往30年内投保香港保险的用户反馈和近三十年香港保险的分红公开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它的保单达到6%的复利是极大概率事件,至于能不能上7%的复利并不是确定的事情,
而6%复利,对于内地如此低息的市场环境,已经非常不错。
要知道,保险是能保本金的。
第二类人,看结构的人,
在CRS2.0体系下,海外保险账户本身属于金融账户的一种,可以被税局追踪。但是如果懂得设计,即使被看见也无妨,比如通过信托,公司结构,延迟领取,更换投保人,身份切换等方式,就可以实现信息透明但不影响资产增值及有序传承。
这不是避税,而是申报结构的艺术,是合规,可控,可传承三者之间的平衡。
银行卡是流动性,券商账户是增值性,而保险是结构的定盘星。
即使高净值人士经历上市折戟,股权争夺,合作破裂,最后唯一没有出问题的那部分资产就是香港保单。
6%以上的收益远不及上市幻觉那般猛烈,但是保单却是穿越周期波动的心理的最佳稳定器。
第三类人,看底层逻辑的人,
当一个人从焦虑变得从容,她不会问,这个保险能赚多少利息,而是会问,这笔钱,能不能让我的家人和后代过的更好一些。
香港保险,不是简单的理财产品,而是一种财富秩序工具,小到我这样的普通家庭,香港保单,也可以护佑我孩子始终有一笔额外关爱金。(我个人已经购买了5份香港理财类保单),而对于已经功成身就的家族来说,他们并不再关注已有财富是否还能指数级增长,他们更加在意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能不能在残酷的社会竞争当中,更好的活下去,能不能确保自己的家族的秩序不变,有序传承,直到百年。
这时候,香港保单的保险金信托功能,无限变更投、被保人,保单拆分,等功能,就是最好的辅助。
金融的尽头是结构,结构的尽头,是秩序。
看收益的朋友,在追求某个时间点上的确定值,
看结构的朋友,在追求某个时间段上的控制权,
看底层逻辑的朋友,则会在追求确保子孙后代从容生活的安心感。
我一直自嘲因为我在镇江,所以我能在这个行业活下去,如果我在北上广深,以上大小道理,又何须我来诉说。
香港保险的好,必然是路人皆知。
[ 本帖最后由 上路子的八达通 于 2025-10-29 11:2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