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消协官网获悉,5月8日,中消协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全国消协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585件,加倍赔偿金额38万元。


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包括:电影票退票难、共享服务计费异常和归还难、交通出行投诉增多、信用租赁消费模式暗藏风险、月子中心服务投诉增幅明显、网游账号交易热度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新问题投诉较为集中、婚恋服务市场乱象频发等。

[size=1.3125]电影消费市场火热

[size=1.3125]退票难等问题成焦点

【案例】2025年2月,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两张《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后,前往深圳某影城观影。到店后被告知影院不提供3D眼镜,需消费者另付10元购买。消费者认为此举不合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订单截图中未明确提示3D眼镜需额外收费;二是影院应承担提供3D眼镜的义务,而非将费用强加于消费者;三是所售眼镜价格过高,且为“三无产品”。经深圳市消委会介入调解,商家最终退还了相关费用。

【消协意见】与电影票类似,机票、高铁票、演出票等预约型、时效性强的服务产品,均已建立较为成熟的退改规则体系,影院和平台拒绝退票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公平原则。另外,作为观看3D电影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工具,影院提供3D眼镜与提供座位、音响系统等设施一样,属于完成观影服务所必需的环节,应包含在票价内,而不是另行收费。建议监管部门推动出台统一、清晰的电影票退改政策标准,明确平台、影院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合理的退票规则和标准化流程。

[size=1.3125]共享服务痛点凸显

[size=1.3125]计费异常和归还难引发消费者不满

【案例】2025年3月21日,消费者孟女士向消协组织投诉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孟女士称2025年3月20日早上7:46扫码使用该公司共享单车,7:54骑行到达地铁站,在晚上要骑车时发现早上的订单居然被要求支付5元调度费。消费者称每天上班路线是固定的,停车点也是固定的,消费者停车位置是个很大的单车停放点,就在地铁站口不远处,每天都会停放大量共享单车。消费者的骑行路线也很固定,对比每天的路线,只有在20日这一天的是弯弯曲曲画圈圈的、画符一样离谱的路线,而且该公司软件上显示的终点定位居然偏离地铁站很远。消费者认为该公司自己定位问题却要消费者买单。联系该公司官方客服,客服反反复复的话术像AI一样。消费者投诉要求退还5元调度费。投诉后,该公司通过消协315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了和解。

【消协意见】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作为日常高频使用的便民服务,其计费机制和设备归还系统本应稳定可靠。但当前暴露出的系统漏洞和管理问题等侵蚀了消费者的信任。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共享经济类服务标准,明确系统稳定性与透明性要求,推动平台建立订单自动终止机制和系统纠错机制。对异常扣费、设备频繁归还失败等投诉进行数据监测和风险提示,建立企业信用评分与通报制度。根据使用热度科学配置归还设备与充电站,避免“归还难”问题长期存在。消费者在租用和归还共享设备过程中如遇到相关问题,应及时截图和拍照,便于后续维权使用。

[size=1.3125]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size=1.3125]三类新问题投诉较为集中

主要表现为:一是定金退款争议频发。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多数厂商采用预售模式,部分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因车辆交付延迟、配置与宣传不符等原因申请退款,但商家以“订单已锁定不可更改”等为由拒绝退还。二是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三是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

【案例】

2025年2月19日,消费者孙先生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孙先生称其于2025年2月5日缴纳订金购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2月9日缴纳剩余费用,共计13.28万元,2月10日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办理完机动车登记手续的当晚,该品牌发布智驾系统并且全系标配。消费者称在与该品牌销售沟通购买车型及其价格时,销售人员并没有告知车型即将停产,且购买的车型仅仅上市三个月。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在明确知道车辆将会重大升级的情况下,依然不对消费者明确告知,反而加快办理速度,让其在发布会当天完成交易,并承受莫大损失。消费者投诉要求商家对其购买的车辆进行免费升级或提供等额的经济补偿。

【消协意见】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应强化合规销售和售后保障,建立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在销售协议等条款中应清晰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明示各类补贴政策适用范围、申请流程及截止时间,不隐瞒限制条件。加大对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等营销环节的信息披露,平衡好企业自主经营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