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化学品更像“健康刺客”,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损害着人体健康,且很难被意识到。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华中科技大学等联合团队,将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者收集了5696名中国人的血液样本,涵盖健康人群和12种慢性病的患者。他们采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67种化学品进行了血清生物监测,并对其中的74种高频暴露物进行了特征描述和风险分析。
第一,地区是影响人体暴露水平的最关键因素。血清中化学品浓度最高的是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紧随其后。
第二,有机氯农药(OCPs)和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与多种慢性病风险升高有关,而暴露情况显示,有些超过了安全范围。
具体来看,上海在人类血清化学品总浓度的排名中“拔得头筹”,其次为浙江、江苏和山东;相反,化学品浓度最低的省份是陕西和贵州。
长三角地区的人群血清中PFAS含量更高,尤其是上海和江苏;而河南、浙江和山东三个省份的人群里,血清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而多氯联苯(PCBs)和OCPs则在重庆、上海和江苏人的血清中有着更高水平。在各省份人口中,兽药和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差别不大。
单一暴露与疾病风险关联分析结果揭示,有两大化学品与慢性病风险升高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OCPs和PCBs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而PFASs与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OCPs和PCBs都属于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续很长的时间,甚至能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进行长距离迁移;同时具有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