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

    • 希尔顿欢朋酒店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官塘桥鹏龙星徽奔驰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润州片区 » 天和星城 » 天和笔会
    天和星城  >  [小区生活] 天和笔会     
    查看: 115454  回复: 26
    [小区生活] 天和笔会      查看: 115454  回复: 26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天和的笔友很多,能写会写喜欢写写得好的大有人在,目前还是入住的少,上网的少,交流的少;潜水的多,谦虚的多,含蓄的多。
    有文则长,无文则短,言之有物则精,言之有情则美。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山:你看我是山么?
    i- :不是。
    山:你看我不是山么?
    i- :不是。
    山:你看我还是山么?
    i- :是。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坐,请坐,请上坐
    茶,上茶,上好茶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145年前的今天,1862年9月11日,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米纳州的一个小镇。
      
            欧·亨利写作勤奋,几乎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向报刊提供短篇小说,他写的小说约有300篇。按题材分,基本上属于3类:写中美洲的,写美国西部的与写纽约市特别是曼哈顿区的。其中最好的是写纽约的。他的小说既具有幽默的作品带来“含泪微笑”的效果,同时也加深了作品的现实的社会意义。
      
            欧·亨利的最优秀的十几个短篇,至今仍然拥有不少读者。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带家具出租的房间》、《市政报告》、《黄雀在后》和《我们选择的道路》等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央视十套《我读经典》共17集,经阅读整理,摘录如下,供天和邻居分享。(先贴9集,其余8集待全部完成后一并贴上来)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 “我读先秦诸子” 易中天
    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经典的经典,精华的精华。
    读什么?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从孔子那里读爱心,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这颗爱心叫做“仁”。
    从孟子那里读正气。孟子讲义,读《孟子》如闻战鼓。这种“行侠仗义”就是“义”。
    从墨子那里读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从韩非子那里读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从老子那里读生活辩证法。
    从庄子那里读艺术人生观。
    从荀子那里读科学进取心。
    怎样读?对于一般读者完全可以各取所需。只要有所领悟有所感觉就好。通过读经典,一起去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2:读《孟子》“强势由人” 王立群
            先秦的儒家诸子中间,《论语》和《孟子》是并列的,但我认为,《孟子》更有个性。
          《孟子》的魅力在于三个核心观点:
            一、人性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如果与荀子的人性恶结合起来,对人性的把握就更加深刻。
            二、仁政学说。仁者无敌。
            三、强势人格。提倡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它和“舍生取义”构成了强势人格中的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中间最核心的部分。

          《孟子》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强势人格,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最低层次: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信念并不是表现在一个人外在的强悍和霸道,它内化为一个人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不显山露水的一副傲骨。自强不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是超越自己。不息,不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二、中间层次:坚守本心。这个本心就是善心。社会和人自我的异化可能使善心丧失,所以我们要用超常的意志去抵抗侵蚀。强势人格不是以强凌弱,也不是外在的傲气,而是坚守了善心。
            三、 最高层次:包容化育。能够理解和包容。

            什么是经典?
            经典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流行,流行的才是经典的;第二是认可,得到一代一代人的认可。经典没有一点神秘的地方,很普通。
            读经典有两种方法最有效:第一和自己的人生相结合,不是靠读书本就能读懂,第二要读核心,读本质,读书都有一个“道”和“器”的问题,“道”是这本书的核心,“器”是书中那个直接的东西,“道”是整体,“器”是局部,“道”是本质,“道”是表层,“道”掌握了,“器”就掌握了,经典读懂了没有,就是看核心掌握了没有。经典不能赐于我们直接需要的东西,而是指引行走的方向。
            一部书也好,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都有最核心的东西,一个灵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道”。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3:独特的启蒙(四书章句集注)复旦大学  钱文忠
       
         “心广体胖(pan)”原是《大学》中的词语,意思是:“心胸开阔,就会安舒、安然”。现在已被讹变成“心宽体胖(pang)”,这也可以折射出经典在现当代中国的命运,我们和经典的距离在逐渐拉远。
        在世界上,有必须用一生时间阅读和理解的书,这类书籍就叫经典。有些书不是读过了就可以放在一边的,有些书是弥读弥新的。
        四书开始成为中国读书人人人必读的,也是对中国读书人精神世界,产生过无法逃避的、最为深刻影响的时代是在元朝,元朝开始,四书被选为科举的功令。
        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再上一辈陈寅恪先生是十三篇经都能背诵,不光是背诵文本,连注和疏都能背出来,很多长辈再长的古籍都是背,有的还能倒背,所谓倒背如流,不是一句空泛的、形容的一句空话。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抱在一个椅子上,看着贴在书柜上长长的纸条上摘录下来的经典的句子背诵。
        四书对中国的文化史也好,对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史也好,都产生了无法抹去的影响,它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分的。
        《大学》和《中庸》为什么会被列为四书之首?对我们现代人还能有所启迪吗?中庸之道不意味保守,它提醒身处当今激烈竞争中的人们,必须有节取中,阅读经典的时候,也是在领受经典的慷慨赐予,这意味着我们同时在度过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经典人生。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4:《老子》无形中的指引孙丹林
        《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如果能用语言说出来的话,那么它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道”是万物滋生的源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唯一的,“道”生下一个混沌的整体,一个混沌的整体又滋生了阴阳,因为阴阳的调和,才滋生了万物。天地、男女、正负,都由阴阳滋生出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顺其自然规律。
        一句俗语叫“知足者常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知足,不知足怎么样?只能引来祸灾,坠入那欲壑难填的深渊。一位蹬三轮的师傅使我理解了什么叫“知足而常乐的幸福”……这位蹬三轮的师傅也许没有读过《道德经》,但是无论是儒家的思想,还是道家的理论,千百年来不仅留存于书本之中,还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行为观念中,是这位蹬三轮的师傅,让我真正懂得一个男人,只有恪守本分,为了养家糊口,不怕辛苦,不怕逼视,用自己辛勤汗水,去换得知足常乐的幸福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好丈夫,大丈夫,是真正生活中的强者。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老子论道的最高境界,它告诉我们:只有抛弃私欲杂念,达到心如静水,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怎样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呢?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要心存敬虚,有若稚童,真正地按自然或某一事情的发展规律去做,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上层境界。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5:有用与无用《孙子兵法》马骏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苏武所著,共十三篇,五千九百多字,内容博大精深,思想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严谨,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孙子兵法》许多句子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人们非常熟悉,但是很少有人,包括军人能把它读完并且弄懂。
    我对《孙子兵法》开始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世界著名军事家,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和毛泽东会见时说:“我建议世界军事院校都应该将《孙子兵法》作为教科书。”另外就是1987年美国一个海军中将来国防大学讲课,他用了《孙子兵法》的奇正之术,出自《孙子兵法》的《势篇》,是十三篇里最难懂的。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四千多部兵法书中的经典。学习的体会之一:《孙子兵法》是一部农民军事理论家写给农耕民族军队的兵法。体会之二:《孙子兵法》实用性特别强。体会之三:《孙子兵法》是一本“没用”的书。
    现代人如何学《孙子兵法》?两点建议:1、军事科学从本质上讲是经验科学,军人学一定要结合战例学,否则比不学兵法的害处还大,所谓“纸上谈兵”。2、民众学习《孙子兵法》应该注意:学习一般性哲理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制人而不制于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之类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思维方法,对于我们提高自己整体素质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06  解析《韩非子》
    有朋友问我:别人读经典,读出了快乐,你读《韩非子》,快乐吗?我说:不仅不快乐,而且很悲哀,但是读诸子关键是要读出味道来,不一定读出快乐和幸福。我选《韩非子》这个题目是因为韩非子给我的震撼比较深。
    韩非子一个很不幸的人,他的一生是以悲剧为结局的。秦王政出兵打韩国,不为城不为地,就要抢韩非这个人,但是到了韩国,秦王政只用了韩非的思想,而听信了谗言,韩非虽然思想深邃,文章漂亮,最后只有吞下李斯送的毒酒。要想了解什么是君主专制,什么是官场火并,就看韩非一生。
    虽然这样,韩非还是一个历史进化论者,认为今后一定会比现在好。《韩非子》的精彩之处,是善于用寓言来表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300多个寓言故事中的许多语言成为我们今天日常的名言警句。
    《韩非子》生动有趣,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读,但是都有不同的感受。《韩非子》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到治国,小到修身都有作用。
    读《韩非子》三个启示:1、法、术、势的启示。2、讳疾忌医的启示。3、变的启示。这是最重要的,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07庄子的人生境界   康震
    我最喜欢的经典就是《庄子》,因为《庄子》里面有特别好玩的故事,庄子(名周,字子休)就是一个故事大王。在他的书里面,花鸟鱼虫都能讨论宇宙和人生问题。《庄子》也很象一部小说,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庄子》好玩又好读,但是思想又深不可测。鲁迅说:“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
    一、庄子使我懂得:一个人做人做事要有宽阔的眼界,要善于提升自己做人的境界,一个人如果眼界大,他的理想才会大,他的人生境界才会大,庄子的哲学,是境界的哲学。
    二、庄子使我懂得:要尽量从多角度、多方位、发展中来看问题。
    三、庄子使我懂得:我们要保持健康的、平和的心态,不要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庄子哲学的哲学的核心命题就是如何使得人摆脱掉各种各样物质的和精神的羁绊、束缚,真正做到与宇宙万物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真正能够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的人生哲学。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08《大学》明经读史,感悟人生   阎崇年
    一、        儒家经典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诗经、书经、周礼、礼记、仪礼、易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彀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共647500个字)
    二、《大学》列为四书五经之首,只是一篇仅有一千余字的文章。它是一部怎样的经典?它究竟能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启示?
    朱熹对“大学”两个字的解释是“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就是民众当中的优秀分子,都要学“大学”这门学问,这儿的“大学”不是指高等学府的学校。《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205字,“传”1546字。有“三纲领明德、新民、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大学》的核心是修身,人要做到止于至善有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己合”心理平衡、生理平衡、伦理平衡。不合是常态,合是过程,要不断完善这个过程来实现“四合”。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09毛佩琦七解《中庸》(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文史不分家,六经皆史(五经加上乐经为六经)。
    《中庸》是四书之一,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时由朱熹抽出,成为“四书”之一。
    一、“子思所作,传续道统。”有两个子思,一个是孔子的学生,一个是孔子的孙子,《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二、“中庸之道,天下大本。”宋代大思想家程颐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用庸。”大本是一切思维行动的准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世教衰落。中庸不行”
    四、“中庸之道,既易又难”既是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又是包括宇宙万物间的各种道理的一个大道。这个大道大得天地不能包容,小到天下不能破解以外,还在于行动起来可能很难。引用《论语》:“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五、“中庸之道,学习可得”孔子:“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斯以为舜乎?”,“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一也”
    “学、问、思、辨、行”“博学之、审问之、审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六、“坚守中庸,如避陷阱”孔子:“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避也”能说聪明吗?“人皆曰予智,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能说聪明吗?
    七、“掌握中庸,强中之强”中庸是一个至强之道,孔子:“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强者是任何顺境当中,逆境当中,都不改变自己信和主张的人,这样的人,是强中之强。要达到这个境界,要不断的学习和修行。
    读经典有“四要”和“四忌”:
    “四要”背诵、投入、出新、持久
    “四忌”肤浅、空疏、拘泥、间断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0_墨子:兼爱与非攻-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授)

        我读《墨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读初三,一篇课文“止楚攻宋”让我知道了29岁的年轻人墨子。第二阶段是大学时期,首先使我感到震惊的是《墨子》这本书居然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类似于百科全书的书。《墨子》不仅涉及哲学的,伦理的,逻辑的,它还涉及先秦时期许多科学,如天文、军事、自然科学,第一次记载了力的作用,杠杆的作用,光线的折射,再有引起注意的是《墨子》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家中很少有人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替劳动者说话的,作为社会活动家第一次为弱势群体说话。借了一本《墨子》,但是读不下去,《墨子》的语言缺少华美的修饰,缺少文采,田鸠给予了解释。第三个阶段是工作以后,读《墨子》的过程当中,给我的震惊越来越多。读过《墨子》以后,给我两个很大的感受,一是读过《墨子》以后会对“爱”这个人类的最主要的主题,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墨子》中出现几率最高的就是关于“爱”,墨子认为:“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这个时候,儒家提倡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墨子要求人们抛弃血缘和等级差别的约束,要求人们的“爱”的境界,就是爱人如己,墨子所倡议的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博爱。
          墨子在谈怎么去爱的时候,说“视人之国,如视其国;视人之家,如视其家;视人之身,如视其身”。就是爱人如己,真能达到的话,这个社会就不再有欺骗,不再有战争,墨子的“爱人如己”如己就是“兼爱”,“兼爱”必然导致“非攻”。
          大爱本身是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的。一位禅师修禅,一天夜晚到林间散步,月光下看到一个小偷,在一个简陋的茅草屋找来找去之后出来了,出来之后看到禅师站在面前吓了一跳,禅师说:我不忍打扰你,你是我远方来的一个客人,你这么远来看我,我没有什么可送你。禅师就把上衣脱掉披在小偷身上,说山上很凉,你就披着这衣服走吧,望着小偷的背影,禅师说:“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这种爱是一种大爱,是不需要回报的爱,它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要去关心就够了。
          人,获得亲缘的关心和爱,那是一种幸福,人要是收获了陌生人的,甚至是遥远地方的陌生人的爱,那就是一种幸运。
          由于《墨子》是站在弱势群体讲究“兼爱”,所以成为春秋时的一大学派,在封建等级社会里,也遭到反对。
        《墨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修身养性方面,做人方面:“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之也”一个人的名声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得到的,荣誉是不可能用狡诈的方法获得的,
        二、以人为镜知吉凶。直至“贞观政要”中有“以铜为鉴……”,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墨子》开篇即有“染于苍即苍、染于黄即黄,所人者变,其色也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三、读经典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读懂了,但是随着人生,你的感悟会更多。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此。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1_论语:君子与小人-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我们这一代人有个缺憾,就是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
    在《论语》里一共107处提到君子,孔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坐标系统,一端是君子,一端是小人。说话不是说不说的问题,而是当说不当说的问题,当多说还是少说的问题。
    君子的特征:
    一、        以道德为指针,君子做事有一个道德底线。比如金钱:“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助人为乐,成人之美。
    三、言而有信,忠于所事。
    四、乐观通达,文质彬彬。人有两种素质,文的太多了,就是太文雅了,如果质朴的东西多了,就是太野蛮了, “文”和“质”是两个方面,要文和质两方面正好合适,把文质彬彬理解成文弱就错了。
    一个讲道德,讲信用,乐意处处帮助别人的人,是不是就应该处处吃亏呢?是不是就真的吃亏了呢?生活当中,古往今来都有这样的事。是不是做君子就是意念坚决,吃亏也愿意了。孔子有很明确的说法:不是这样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反对窝窝囊囊受气,要“以直报怨”。谦谦君子不应该是以德报怨的人。
    君子要避免的误区: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学”就是要区分。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荡”一个轻浮的人。
    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6、“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有道德的人不应该是弱者,不应该是愚蠢者,不应该是受害者,应该通过好学来区分和对待不同的情况。
    任何时代都应该行君子之道,你好我好大家好。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2_《论语的魅力》:北京大学副教授孔庆东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一直是新文化运动以前2000多年初学的必读之书。
    王朔说,一个人如果什么也干不了,那就去当作家。我接一句:如果连作家也干不了,就去当学者。我认为孔孟老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著作,这些书不断地轮流出入于我家的洗手间,人最好的书肯定是洗手间来读的。
    现在全国有许多青少年在学《论语》,为什么要学《论语》?
    一、《论语》是人类最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一个现代人你必须接受过孔孟老庄,接触过佛教文化,依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读过一点古希腊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再去接触一点现代的思想。拿到一本书,头二十页看细点,下面的就可以哗哗地翻过去,但是读《论语》必须慢。爷爷书读好了,下面都是儿子书、孙子书。1982年在巴黎,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开会,研究来研究去,一致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最需要的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
    二、《论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源泉。中华文明是多元的,有人说是儒释道互补,但是这个互补不是等量齐观的,有主次,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到后来有僵化,在孔子那个时候,儒家思想是一眼鲜活的山泉。儒家思想是兼容并蓄,孔子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子的思想:“仁爱”、“中庸”,“民本”,现在讲“和谐”就是从那儿来的。“和”是孔子思想一个重要的概念。孔子的思想是德育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四大古国唯一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儒家思想功不可没。
    三、《论语》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不要说,我现在的书还没读完呢,那有时间去读古书啊?现在的书,有的刚生下来就死了,而孔子的思想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看看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没有一个人批判过孔子,他们的文章都用大量的篇幅,从孔子一直赞美到曹雪芹,他们批判的是一种文化态度。
    四、《论语》能够直接帮助我们的人生。
    《论语》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有直接的帮助。
    经典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反复琢磨,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可以反复地、无穷次数地消费下去。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儒家思想看似温文尔雅,实则至刚至大。
    孔子说自己并不聪明,只能举一反三,而颜回能举一反十,但是《论语》里讲了许多生活方法和学习方法。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3_感悟孔孟山东大学教授 马瑞芳 “学而时习之”是孔子一生的学谱。

    感悟一:不耻下问。
    《论语》不仅是读的,更是做的,《论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实践性,坐而论道,不是读《论语》的方法。
    感悟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过而不改,是为过也”。
    每个现代人都能从《论语》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感悟三:见贤思齐。经典是最朴素,最简洁,融化在我们生活中的道理。孔子就是可亲的、可爱的,经常向我们提个醒的邻居家的老爷子。
    学习经典不要死记硬背、不要生搬硬套,应当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慢慢体味。最为普通的人也可以向最伟大的人学习。
    ……
    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 高级教师 纪连海
    我们知道:孔子有三大贡献:1、创立儒家思想。2、整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3、开展私学教育。到了战国时代,儒学一分为八,两个人影响最大:一个荀子:“知天命而用之”。另一个孟子。《孟子》中有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经典中的经典。孟子也是用自己的经历在证实这句话。到了汉代,出了一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给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汉武帝用了“四书”学官的做法。董仲舒成功地改造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走了一条“在困境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造”之路。
    到了魏晋南北朝,儒家思想受到佛学、道学的冲击,韩愈等人极力推崇儒学,“五经”成为了“九经”。(诗、书、礼、义、春秋,其中,礼和春秋都一拆为三)开科考试考九本书,到了唐文宗开成年间,加上《论语》、《尔雅》、《孝经》,只到这时,还没有《孟子》的事,还在苦其心志。到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写成《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孟子》才被提到现在的高度,前后经历了一千六、七百年,到今天它还在实践这句话。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4荀子的启示-复旦大学 葛剑雄 教授

    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民间,它还长期存在,有一句话:“礼失求诸野”,当“礼”失去的时候,要到偏远的民间去寻找。
    经典对于我来说,就是几句话已经成为我的人生格言,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使我终身受益。
    荀子说:“青,取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葛剑雄是中国第一批二个文科博士中的一个)我的老师谭其骧(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认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话是荀子的“锲而不舍”。谭先生一生对《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写的追求,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锲而不舍”。荀子的这二句话,一直支撑着我把谭先生交待的工作坚持下去。
    荀子的《劝学篇》是荀子论述学习的重要篇章,他的思想,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墨诸家之长。
    荀子是诸子百家中,第一位对天人关系提出创造性见解的人。他敬畏天命,但是反对消极的顺应天命。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这个“制”不是制服它,而是顺应它,是“因地制宜”中的“制”,人类应该是顺应着天命,然后去利用它。用之。这个不是人定胜天,不是人类征服自然,而是人顺应自然。本质上和“天人合一”没有区别。“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荀子说“行贵于知”,实践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古人争辩了很久的命题,知和行之间是个什么关系。知易行难还是知行合一?人的一生都是在走路,每一步都离不开知与行。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文化的冲突来自于文化之外。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5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主要作者是孟子。
    《孟子》一书气势磅礴,情理交融,思想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艺思想诸多方面。
    启发1、孟子的“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要真正体验底层生活的一种艰辛。
    启发2、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所以他要以人为本,善待百姓。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民本思想。还有一句典型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美学的三个特色:1、美善相乐的审美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美和善是紧密相连的。孟子认为,美就是善的体现,良好道德行为的体现,离开了善的内涵,美就失去了根基。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审美视角。以我们自己的意(自己的体验),去回头追溯作者的志
    (思想、意图),谈的是如何对文艺作品理解。要想理解古人的作品,就要了解他生活的时代、生平、思想,比如对《金瓶梅》,我们到现在也不能做到知人论世,所以没有定论。3、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孟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仅次于庄子,在司马迁、韩愈、苏东坡的散文中,都可以看到孟子散文风格的影响。孟子散文具有“情理交融、涛涛雄辨、铺张扬厉”的风格。《孟子》是散文写作的典范,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写作方法和技巧。
    孟子推崇君子人格修养的不同的境界,《孟子》当中有一段是专门讨论人格修养不同境界的,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说了人格修养的六层境界:“善、信、美、大、圣、神”,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大”,内心的善表现出来就是“美”,古代“大”是一个比“美”更高的境界,人要善于“养气”,养“浩然之气”。
    《孟子》一书具有一种震撼力,读后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6在成长中感悟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经典对于我大约有三重意味:一、经典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基因。二、经典是人一生成长中逐渐感悟出来的,跟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三、学经典会从一开始的崇敬、膜拜读到反璞归真,恒久温暖,会觉得经典是那么简单。
    “君子坦荡荡”,什么叫“坦荡”?就是万事进入心中皆能化解。生活中往往最简单的事情最难做到。道不远人,道在人心,人总能凭着生命的成长去接近。
    《论语》里面提到仁的地方有109处,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但是“仁”解释起来多么地简单,而做起来又是多么的难!真是知易行难。“仁”就是爱人,甚至并不需要你手中有多少钱财。“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说自己一生的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帮助人的事)富人做叫慈善,穷人做是圣贤,四个字叫“温暖世道”,用自己的心温暖着这个有些苍凉的世界。
    “儒”和“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源头,《庄子》中充满了太多的哲学依托,所谓“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就象启功先生教习字“得于心而应于手”。
    有的时候,读经典、读圣贤也在读身边人,圣贤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读经典不应该只是从书本上读,更重要是从内心来感悟。
    《庄子》里面最简单的五个字:“外化内不化”,外化就是最大限度的顺应,要去适应社会的规则,待人接物合乎礼俗。内不化就是有生命的执守,有自己我之为我。一个人有了外化,他就可以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有了内不化,这个人心灵才会坚强,才会有未来。
    庄子对生死看得很透,所谓破名破利破生死,我们的生命,无非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冠以自己的名字,活成一个自我,经典为什么一直活着,因为它一直活在我们每一个苦难的时刻,它作为生命里一种救du的力量,永远给我们以支撑,永远温暖着我们苍凉的生命。
    儒与道对于生命的感受中每一道关坎,不可能明确划出界限,它是构成人生的两个重要支撑点,林语堂先生说:“每一个中国人,在其社会理想上都是儒家,在其自然理想上都是道家”
    经典就是那些朴素的、恒久的、温暖的、天真的生命状态。读经典就是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番体悟,让经典活在当下,让生命在经典里不断成长。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我读经典17《易经》与人生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经典著作,它是讲“变化”的,有人错误地认为《易经》是算命、看风水的,这就害了这本书。
    中国人有句话:“无三不成理”,我们把任何东西都分成三块,外国人经常分成两块。
    回答阴阳是两个东西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西化了。中国人是把阴阳合起来看的民族,《易经》的哲理就是阴阳一体,如同太极图一样,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老子、孔子都是以《易经》为基础的。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从《易经》出来的。老子是替高等智慧的人讲《易经》,孔子是为中等智慧的人讲《易经》,《论语》是孔门三乐,如果你跟孔子接触,没有得到快乐,那就很冤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墨子是专门为基层的人,为大众去讲《易经》。墨子的学说是最好的,做人先要学《墨子》,再进儒家,再到道家境界。
    《易经》包括了所有,天文地理医学军事……甚至电脑,电脑就是010101,零就是阴,1就是阳,我们老祖宗六、七千年前就讲了世界万物就是阴阳变化,电脑也是阴阳变化的原理,所以全世界各国都在认真学《易经》。
    《易经》给我们最可贵的四个字:“持经达变”,不能变的东西叫“经”,“经”不能变,方法要变,《易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可能有变;如果没有变,就不可能有不变。对于年轻人,少问喜欢不喜欢,多问应该不应该,外国人的脑筋是一半的,我们的脑筋是全的,阴阳要兼顾。
    《易经》讲六个字:明象位,立德业。“象”是现象,“位”是你的位置。
    中国是一个《易经》的民族,中国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从《易经》中得到解释。复杂的东西要简单化,简单的东西要复杂化。
    《易经》中的卦是用来了解社会,认知自己的,卦没有好卦也没有坏卦,卦只是告诉你,你处在什么位置,你看到什么现象,你应该注意什么事情。
    “明象位”很重要,但是“立德业”才是根本。
    学国学,从小要背,懂不懂没关系,小时候记忆力好,理解力差,记住了,到了十几岁、二十几岁,他会把记住的东西吐出来,然后来嚼,他没有背,头脑里没有东西,只有去上网玩儿,这个很可惜。从小心中没有一把尺,长大了路可能会走歪,从小要知道做人要实实在在,做事要规规矩矩,然后再来学应变,一个不务实的人,没有资格讲应变,一个不懂应变的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再来理解“持经达变”。
    我们要的是“和而不同”,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是要彼此尊重。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国庆期间,把《我读经典》后八讲又细细整理一下,今天把它们发上来,至此,《我读经典》十七讲已全部完整发出。
    国学是我们文化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读国学经典,很大程度上受了“天和清音‘的影响,她在教习古琴时国学是必讲的,还包括历史,看来古琴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多元素是一重要原因。
    国学知识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许多感悟,天和的许多邻居国学知识是很了不得的,这些帖子也算是我学习的笔记,请天和邻居不吝指教。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一时兴起,草拟一上联,向邻居们拜求下联:
      
                             东篱南山天和一览西津北固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179楼和182楼的朋友分析得准确!
    从宽对的角度看,楼上的都是好对子,各有千秋,妙趣横生。
    对对子,可以看作一个有益的文字游戏,既是游戏,就在游戏中收获一份快乐,风花雪月、梅兰菊竹、琴棋书画、江河湖海……皆可入对。
    热切期盼!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06-9-13
    • 行业 其它
    •  

    抗震救灾主题曲《生死不离》词作入藏国博
    2008年05月25日10:09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前天,王平久作词、舒楠作曲的《生死不离》,被中国红十字会正式确定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主题曲。此外,它已经成为中宣部出版的抗震救灾专辑《生死不离》的主打歌。据悉,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词作者的手稿。 (记者朱雅清)

    《生死不离》歌词            2008-05-16 13:03                    王平久创作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14日晚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抗震救灾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为全中国亿万牵挂四川地震灾害的观众诵读了一首催人泪下而又振奋人心的歌词《生死不离》。这首歌词是由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连夜创作的,白岩松说:“希望我能不哭的把它念完。”
            中央台特别为这首词制作了感人至深的专题短片,短片中一幅幅国家领导人、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共同营救被困群众的画面与《生死不离》诗词相互交融,再配上感人的音乐,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表示,这首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一首动人歌曲。
     
             王平久说,这首词是在有感而发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我是晚上写在手机上,然后发给我的几个朋友的,因为这么几天一直关注灾区的消息,心里非常不好受。”军人出身的王平久说,如果现在他还在部队,一定冲到前线去救灾,“现在因为自己特殊的工作,我无法离开我的工作岗位,只有通过这首词来表达我们的心声。我的歌词里写:数秒等待你们的消息,确实是有感而发,因为有些数字的增长对我们来说是好的,但是有些数字的增长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难受、很难受的。每一秒钟的背后就可能是一个生命,每一种期待的背后就是一种渴望。那么,说把它写成诗,其实不是这样的,更多的东西,我觉得是把我的心情写出来。其实当时我没想到岩松他们会在中央台去念这个。因为岩松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当时把这种感受写下来,把这种压抑的心情写下来只是一种宣泄的东西,传递给另外一个好朋友,让大家彼此之间进行心灵交流。其实当时就是这么简单。当我看电视发现我的同事,我的家人,他们边看边用手抹眼泪的时候,这种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那么作为一个曾经当过兵的男人来说我的眼泪不可能是随便流出来的,但是同样 ,我的心里一样的在滴泪。”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32725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