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进阶 关注情境

尊重差异

陆其勇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大学兼职教授)

今年的中考是“双减”政策发布和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公布的背景下的首次中考,命题充分释放了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和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今年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跟2021年中考卷作文大体一致,作文题由材料、写作引导、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既有材料的启示,也有引导语的限制,通过“启示”引导考生体验、思考与感悟。

在作文试题命制上体现了以下三个原则:

1.落实“双减”政策

作文命题具有延续性,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有效防止套作,着眼基础,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以学定考,有效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2.遵循课标要求

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尤其是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特点、优点、缺点,抓住一点即可。“其实”又让行文不呆板,有波澜,从而写出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特点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作文命题能够充分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命题本身既注重层次性,又着眼差异性,能科学评价教学质量。

在命题的指向上,又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

1.体现思维发展的进阶性

作文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优点与缺点的对立面之间,又用特点来提升格局。用“其实”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提升思维品质。

2.关注题干隐含的情境性

作文命题一样是要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而作文命题的情境性隐含其中,比如要表达其实是优点,就要有一个之前不认为是优点的认识的过程性情境,而这种特定情境中的创意表达正是检验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依据。

3.尊重学生表达的差异性

三个点的选择既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题干中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写作中的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从而用语文的意识,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时在选择好一个点之后的写作过程中,又能展现学生表达的差异性,如何把“其实是”得以充分展开,写自己的顿悟,写自己的震撼,写自己的遗憾,写自己小心翼翼地细腻,写自己灵魂深处的惊雷。其实也是在写作里自赎,让我们变得温暖、沉静、理性、也更有人性。这种认识转变的体验、思考、感悟,让学生的个性和个性化表达得到足够的阐发、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