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茅于燕
对儿童来说,“分享”就是拿自己拥有的东西(如玩具、图画书、小食品等)和别人共玩、共读、共享,从中得到快乐。
儿童在两岁左右就开始懂得“个人所有来”,一直到三四岁才能懂得和他人“分享”。家长要知道:懂得“个人所有”是通往懂得“分享”的必经之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可逐步引导孩子学习与他人“分享”。
想培养宝宝愿意分享的美德,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凡是没有自信心的孩子,要让他学会拿出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是困难的。他要成为东西的“储藏者”,以积累东西来“支持”自己的自信,认为东西越多越有能耐;东西拿给人家玩就消失来、越来越少来。
2、        不勉强孩子与别人分享他的东西,否则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把别的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他的所有权利被剥夺来,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要进行正面教育,让他知道:他的东西,即使拿来和别人一块儿玩,还是他的;爸爸妈妈最喜欢他,相信他能做到。
3、        创设机会,让孩子先和家人建立分享意识,再推广到小朋友。比如让孩子穿穿妈妈的围裙、戴戴爸爸的遮阳帽,并对他说“这些东西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愿意和你一块儿用。”继而引导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和爸爸妈妈分享。
4、        要让孩子懂得“归还”的概念,这样他才肯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可以先和妈妈玩“借”和“还”的游戏,让他产生“妈妈不会不还的”这样的意识,再在妈妈的辅导下和小朋友玩。有借出、有归还,孩子才愿意再拿出东西来分享。
5、        通过换位思想,耐心教育,让孩子感到被人理解而愿意分享。比如说:“你的娃娃又新又漂亮,要让丽丽玩,换成我也舍不得。可是丽丽是我们家的客人呀!你把玩具拿出来和丽丽一起玩,大家都会喜欢你。丽丽要走的时候,我会帮你拿回来的。”这样说,孩子觉得有人理解自己,而不是勉强自己,就会愿意拿出玩具来分享。
6、        让孩子亲身体会分享的快乐,他会更乐意这样去做。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新积木拿出来和来家里做客的小朋友带来的积木放在一块儿,搭建一座更大的高楼。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这座大楼比用他自己一个人的积木搭的大楼更高、更稳,好玩多了。这个结果本身就能让孩子充分体会分享的好处。
7、        需要孩子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时,要事先和他谈好,让他有思想准备,这样孩子会容易接受些。比如第二天有朋友带小孩来做客,可以对孩子说:“宝宝,明天有小朋友来做客,到时候把你的积木拿出来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好吗?你是小主人啊!”孩子会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