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绝大多数流传至今的苏轼诗词和散文,都是他在被贬斥地方以后才写出来的。
不论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是苏轼在经历了人生历练、宦海浮沉后的感悟。
欧阳修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有欧阳修的推荐,苏轼的文章广为流传,就连也常看,《宋史》中记载:「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苏轼的文名,天下皆知,也遭人妒忌。乌台诗案,便是诗文惹祸。
苏轼名满天下,很多人仰慕他的才华,专程追到黄州请他喝酒,想跟他交个朋友。苏东坡这个人一颗赤子之心,从不摆文豪的架子,交友非常随性,谁来找他,他都以诚相待。
后来又被调到京城,八个月内连升三级,从区县小官变成了翰林大学士,原来这是神宗的遗命。
尽管如此,弹劾苏东坡的上书从没中断过。政敌没办法从他的政绩上找到把柄,就拿着他的诗词做文章,动辄向皇上打小报告。
苏东坡受不了,再次离开京城,出京前,好心的老臣文彦博前来送行,劝他不要再写诗了。苏东坡闻言大笑,答道:是啊,我若写诗,我知道会有好多人准备作注疏呢。
尽管如此,苏东坡的太平日子也仅仅持续了五年,五年之后,他再次被贬到英州(今广东英德),人还没到英州,路上又被降职三次,改派到了广东惠州。
你看,他经历的是怎样的人生?!曾经在八个月内连升三级,又再被贬的路上连降三次职务。
苏东坡交游广阔,素来以与士农工商各色人等谈天为乐,到惠州不过三年,便「鸡犬识东坡」。
他居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当地百姓对他既敬重又喜爱,兴致一起来,苏东坡又写了首诗,「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说自己在条件恶劣的岭南地区,意外地可以睡上踏实的好觉,实在可贵,连道士敲钟都是轻轻的。
据说这首诗三天就传到京城,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交通工具,三天时间就能够传到千里之外,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喜爱成度。但不幸的是,当时的权臣章惇看后,他冷笑道:苏轼竟如此快活?
很快,苏东坡便由惠州再被贬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市),在北宋,放逐儋州是仅比满门抄斩轻一点点的处罚。许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平:一个少年成名、才华横溢的天才,竟被一贬再贬,甚至在晚年还被贬到儋州这么偏远的地区,真是千古奇冤啊!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绝大多数流传至今的苏轼诗词和散文,都是他在被贬斥地方以后才写出来的。不论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苏轼在经历了人生历练、宦海浮沉后的感悟。
他的率真、耿直的秉性让他虽然处于旋涡之中,却光风霁月,不堕凡尘;使他不忮不求,顺乎自然。
他给自己这样总结:“吾上可陪玉,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超脱旷达的人生观,也让他拥趸众多,林语堂先生甚至直言他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苏东坡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那是他的感悟,也是他心境的写照。他对人没有贫富贵贱的概念,都是以诚相待,所以那么多的人都喜欢他,喜欢他的文章。
他在逆境中没有气馁,没有哀怨,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在面对人生的挫折。而且他成功的化解了这一切苦难,留下一段段经典故事,吟唱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这一点是人人都想做到的,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难以企及,但是他做到了,所以才令人佩服,让人向往,让人敬重和喜爱!
试想怎么样的胸襟才能让他感悟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