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不斗力

项其24岁起兵,31岁失败,力拔山兮气盖世,可惜只会用力气,不会用人。有谋士不会用,有武将也不会用。

身边的人越打越少,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他死前也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还说天之亡我!

韩信,几乎百战百胜,可惜在项羽手下只能做一个执戟郎,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后来汉室的天下几乎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最后败于韩信的十面埋伏。

是不是因为项羽能征善战,就看不见还有比他更加能打仗的人?

陈平,曾经在项羽的手下,经常有奇谋妙策,可惜项羽几乎不听不采纳,后被刘邦所用,六出奇计,为刘邦排忧解难,功勋卓著。那个项羽信任的范增和大将钟离昧,也被陈平用离间计的弃之不用。

项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别说陈平的计策不入眼,就年贴身的谋士范增的谋划也不听。

范增也无可奈何,只能说:竖子不足以谋!

你看对于项羽,范增想帮都帮不上,着急上火也没用呀。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你再能打,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最后都是光杆司令了,这个仗还怎么打?

一根柱子再好也撑不起一座宫殿呀,怎么的也得四梁八柱才能搭建成一个完整的屋子。

项羽到最后也没有长進,没有想过自己哪里有问题?

为什么从号令天下的局面走到孤家寡人?

为什么有能力的人走了,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为什么不得人心?

他自己不去思考,冷静下来想一想,到最后的时刻还说天要亡他。

可是那些让人背离的事情不都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吗?

有一个小插曲,也充分的映射出项羽的思维方式。

当楚汉久持未决,项羽也心力憔悴,便天真的和刘邦说,我们两个来单挑对决,谁赢了谁就当大王?

刘邦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项羽把打天下看成是拳王格斗这么简单的事情了,确实这就是项羽的思维方式。

韩信给他总结的很到位: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一时胜负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后人都觉的项羽很悲壮,其实也谈不上啦,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心智如此,焉能不败?

可悲的是,他从登上舞台到谢幕,从辉煌到没落,没有想过自己哪里有问题?只知道找外在的原因,天要亡他。

吃了一百个豆也不知道豆腥,谋士、良将都走光了还不是不知道反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他没有自知之明,也没有知人、用人的能力。

那注定就是——悲剧收场。

你看刘邦,不会带兵不要紧,只要把将领带好了就够了。

打仗不行,经常被打的丢盔卸甲,也没有什么奇谋妙计,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能用人,能够做决策、定方向。

方向对了,到达成功的终点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