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希尔顿欢朋酒店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官塘桥鹏龙星徽奔驰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那个年代的升学之路,中专?大学?
    百姓话题  >  [百姓心声] 那个年代的升学之路,中专?大学?     
    查看: 15152  回复: 5
     6  1/2  1  2  > 
    [百姓心声] 那个年代的升学之路,中专?大学?      查看: 15152  回复: 5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12-12
    •  
    那个年代的升学之路,中专?大学?

    有人说中专才是王道,真正的学霸都选择了中专。有人说中专是学霸的次选。
    我是丹徒农村92年的中考生,我来说说那时的家长和学生的升学意愿。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印象还如此深刻?因为班上有个女生的升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
    我们那年,中考志愿为顺序志愿,第一志愿大港中学(农村不能考一中、镇中),第二志愿中师中专,第三志愿普通高中,第四志愿职高(农村不能考技校)。但第一志愿必须填,不能空置。也就是说,我们那时已经杜绝了学霸走中专这条路。当时镇中每年会组织农村考生提前校考,招一个农村班。但年级前几的一般不会参加,因为那时的镇中升学不如港中,所以参加农村班选拔的一般是普通学霸,我们那年学校考了两三个人。
    农村初中,一个班50人左右,参考历年学校的升学情况,1-2人会考上港中,2-3人中师中专,5人左右上普高,职高十来人,其余的就会跟着家人亲戚去学门手艺了,也没人管你是不是还未成年。那时候,学习氛围还是纯天然的,是学习料子你就上,家里困难,父母咬牙也会供着。学习不行,父母也不会失望,上个几年职高,出来挣钱才是王道。
    那个印象深刻的女生坐在角落里,基本都没说过话,父母不知道是离婚还是出去打工了,一直靠着爷爷奶奶生活。记忆中她无时无刻都在埋头学习,十五六岁的年级,头发都白了好多。我们知道她一心想跳出龙门,考中师转户口。但也担心分数高了被重点高中录走。临到中考前,班上的气氛有点压抑,感觉到她很紧张焦虑也有点无所适从,好像连午睡都在刷题。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向前移,中考来临。第一天就听说她在考场吐了,还有考试后不回家,在操场坐着发呆。听说班主任找她劝了好几次,千万别做不合情理的事,考试千万别控分别留手,我们还远远没到那一步,要全力而为。
    终于到了那天,天公不作美,大雨磅礴,我骑着自行车浑身湿透到学校领分数条。一进门我就看到我的名字挂在黑板上,看的很清楚550分,第三名。那个女生551分,第二名。班主任笑眯眯的看着我说港中分数线550分。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欢呼喜悦,而是立即看角落里的那个女生,她考了很高的分数,可却趴在桌上伤心后悔,多么残忍却又讽刺的画面。这个场景久久不能忘怀,不知是替她惋惜还是感慨自己的幸运。是的,我压线进了港中。那年,中师540,中专520,普高480(一中大概是560,镇中比港中低点)。后来果不其然,她的分数透支了太多的潜力,高中从此一蹶不振,三年后听说去了外地打工。而我三年后又压线进了一所普通大学。听说后来她嫁给了同村的年纪大她很多的男人,因为家里需要一个壮劳力忙里忙外,听说日子一直磕磕绊绊。转眼半生已过,过眼都是云烟,这操蛋的人生啊!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12-12
    •  


    QUOTE:
    原帖由 f5685736 于 2024-5-15 10:54 发表
    楼主是不是喜欢那个女生啊
    那时候才十五六岁,又是农村孩子,也说不上喜不喜欢,可能当时调皮捣蛋的小男生,对勤奋努力、自律又有目标的女生,天然有一种敬佩。
    当年大学生还有点含金量,大学毕业后顺利的回镇江工作了,虽然在单位也就是无足轻重的普通小角色,但在村上人眼中却是学而优则仕的典型。工作后偶尔回去的时候,我也会不经意的打听她的近况,每次都不怎么好,为了多挣钱还去工地上拌水泥砂浆。每次想到那个大雨滂沱的上午,她趴在课桌上轻声啜泣的场景,心情都久久不能释怀。有次领了工资还特意买了色拉油、大米、牛奶,让一个初中女同学带给她,说是一个在北京的女同学给的(她高中同班学霸,应该没有联系,不会去求证)。现在也不知道怎样了,不过她的孩子没有她当时烦恼了吧,祝愿都有个好前程!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12-12
    •  


    QUOTE:
    原帖由 f5685736 于 2024-5-15 12:18 发表
    楼主你跟她中考后都去上了港中吗,在不在一个班
    一起上的港中,刚开始虽然不在一个班,但教室紧挨着,也经常能看到她,和初中一样,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拼命学。后来分科她选了文科,教室离得远了,就不怎么看到了。她应该是越学越吃力了,又不怎么说话,属于存在感很低的那种路人,高考放榜后,在学校光荣榜上一个一个名字看,都没找到。后来知道她没考上出去打工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12-12
    •  


    QUOTE:
    原帖由 潸然泪下 于 2024-5-15 16:38 发表
    这是哪一年的规矩?我记得当年是高三参加预考加高中毕业考试,一张卷子,前边半部分是高中毕业卷,题目很容易,后边一半是预考试题,题目难度大一点。前半部分单独计分及格了可以高中毕业,全卷及格且总分达到规定 ...
    95年第一次实行的会考改革,替代了以前的预考制度,我们是第一届。高二下的时候高中9门主科全省统一测试,全部合格后才可以参加高考。但在高考前可以补考一次,和高二的学生一起测试。所以那时候也出现了会考之后再次选科的情景,选了理科的如果历史会考没过,就会转到文科去。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12-12
    •  


    QUOTE:
    原帖由 潸然泪下 于 2024-5-16 10:46 发表
    当年一中初中部八个班,能上本校高中的,差不多两个班吧,比例也不低了,占高中部一半左右了。
    其实就算在那个年代,因为高中三年太多的不确定性,录取率太低的原因,很多农村学霸也是被迫选择了中专,其实心里也都有一个大学梦!我记得高中报到第一课,戴着如酒瓶底般厚眼镜的班主任,就说你们都是农村优秀的孩子,你们是被国家选拔出来的,是要为国家的先进技术作出贡献的,即使三年后有很多人会被淘汰!此刻文弱的老学究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州的豪气!毕业后到单位报到,人事的老阿姨看到是大学本科生,也颇有点肃然起敬的意思。




     6  1/2  1  2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7822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