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将你心儿摘下,试着将它慢慢溶化……”
别人的演唱会又唱又跳,而伍佰只是起个开头就够了,接下来就是观众们的大合唱。
由此可见伍佰作为歌手的火爆程度,但在12月6日,伍佰在上海演出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观众聚集的大喊“退票”!
难道伍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还是这件事情另有隐情?
伍佰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堪称斐然,自出道以来,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如《挪威的森林》《浪人情歌》《突然的自我》等。这些歌不仅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在年轻的群体中也备受欢迎。
提及伍佰的演唱会,那更是乐坛的一大盛景。他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常常只需要开个头,观众就能自发地接唱全场。
类似的场景在他的多场演唱会中屡见不鲜,成为了伍佰演唱会的标志性特色,不少人都想参加演唱会“唱”给伍佰听。
12月6日晚,上海的一处剧院内座无虚席,众多观众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伍佰的演出。
演出开始后不久,剧场内突然响起了令人意外的声音。一些观众开始高喊"退票",打断了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
这种不寻常的场景引起了其他观众的注意,也给正在进行的演出带来了干扰。随着时间推移,喊退票的声音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中场休息及散场之后,不少观众聚集在剧院大厅,要求退票,现场秩序受到了严重影响。从一些现场观众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人群聚集在一起,情绪较为激动,场面一度有些混乱,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演出秩序,也给其他观众带来了诸多不便。
要知道之前的伍佰演唱会可以说是一票难求,为什么这一次会有观众们的“退票”事件呢?
原来这次的演出并不是伍佰的单人演唱会,而是伍佰自编自导自演的摇滚歌剧《成功之路》。
《成功之路》含26首伍佰原创词曲,其中12首有伍佰献声或参与演唱,另14首由其他演员诠释,多元呈现,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事实上,这部摇滚歌剧早在2023年就已在台北首演。上海站只是其多城市巡演计划中的一站。
据悉,除上海外,《成功之路》还计划在南京、成都等城市进行巡演,所有演出场地均选择在剧院进行,而非常规演唱会的体育场或体育馆。
而喊退票的观众是误以为这场演出是伍佰个人的演唱会,观众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票吗?这件事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观众误解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宣传物料的潜在误导性和观众自身对演出内容了解不足。
一位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为什么要用伍佰做封面宣传?但凡用团队集体照做封面,我就不会这么草率买票了。"认为宣传海报和宣传文案过于强调伍佰个人,从而让人误解。
另一位观众坦言:"看到伍佰就下单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歌剧,太高级了我欣赏不来。"这种情况说明,部分观众只是看到歌手就匆忙下单,而没有仔细观看自己买的是什么票。
面对现场观众的退票要求,主办方和票务平台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办方允许观众在演出当日19:00前申请退票,这比常规的退票政策要宽松得多。
除了延长退票时间,票务平台还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信息传播策略。12月7日,票务平台向已购票用户发送了提醒短信。
明确说明该演出"是伍佰导演、编剧的有故事情节、有其他演员共同表演的摇滚歌剧,不是伍佰的个人演唱会"。
在南京站的演出宣传中,主办方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做法。南京站的购票页面特别用红色字体添加了醒目提示:"本节目为音乐剧,非伍佰个人演唱会,请阅读详细页介绍,谨慎购买。"
但面对这次退票事件,网络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那么这场“闹剧”到底该由谁来买单?
支持退票的一方认为,此次演出的宣传物料确实存在容易让人误解之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通过宣传海报、简短的演出介绍等快速获取演出大致信息。
伍佰作为演出的核心人物,其形象在宣传中被重点突出,这使得很多观众在第一时间就认定这是一场伍佰的个人演唱会。可是对于“摇滚歌剧”这一关键的演出性质界定,却没有得到足够显著的呈现。
这种宣传上的失误,让观众在满怀期待地走进剧场后,却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演出大相径庭,他们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所以退票也无可厚非。
不过也有人认为购票者自身存在明显的疏忽,在当今便捷的线上购票环境中,购票页面通常会详细列出演出的各项信息,包括演出类型、节目单、演员阵容等。
如果购票者能够稍微仔细一些,认真阅读这些内容,就不难发现这场演出并非单纯的伍佰个人演唱会。
但很多人仅凭对伍佰的喜爱和对宣传海报的片面理解就匆忙下单,这是对自己消费行为的不负责。有评论说:“这和考试不审题有什么区别。”
并且,在演出进行过程中高喊退票是对演员和其他观众的不尊重。演员们在舞台上用心表演,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应该得到尊重。
当一部分观众在剧场内大喊退票时,不仅会打乱演出的节奏,影响演员的表演状态,也会干扰到其他观众欣赏演出的心情和体验。
此外,这一行为也引发了关于“按闹分配”的担忧。如果只要观众一闹就可以退票,那么是否会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