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山西平陆学生营养餐项目三家中标公司均把三款200ml/盒的酸奶定价为每盒5元,远超市场价,参照电商平台同规格高端产品价格,这个中标价都高出近一倍,因而引发争议。
网友不解,学校批量采购,酸奶价格应该比市场价便宜才对,怎么高出这么多?对此,平陆县教育局回应称,招投标产品为学生奶,有更为严格的工艺和技术要求,有专门的配方,学生奶严禁在市场上销售,因此网络平台价格没有参考价值。
这一回应没能浇灭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质疑。有人就问:为何要选一款不能比价的产品?家里给学生买酸奶,也是从网上或超市里下单,有必要搞“专门配方”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按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相关规定,学生奶的确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中国奶业协会也曾发布学生奶团体标准,要求其生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旨在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安全的乳制品。再加上学生奶在运输、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成本,价格上确实不能简单地与超市零售价格或者电商促销价相比。
如果拥有“专门配方”的学生奶,比起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有营养,更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相信很多家长也愿意掏腰包。可问题是,大家要怎么知道“专门配方”是货真价实,花高价购买是物有所值呢?
按规定,学生奶应该有更高的生产标准,可过去很多地方在执行层面却屡屡出现漏洞。单说营养成分,凤凰科技曾经拿几种学生奶和市面上常见的儿童奶做过检测对比,结果发现,学生奶的营养成分只处于中下游水平,仅仅能做到达标。而在有些地方,学生奶的营养根本得不到保障,甚至喝的不是奶,而是各种口味勾兑的饮料。兑水、加糖、加香精和添加剂,用调制乳代替牛奶,这些现象都曾遭到家长吐槽。
和没营养比起来,更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学生奶的产品质量。湖南石门曾有12名小学生饮用“学生奶”中毒入院,主要原因是供应的“学生奶”中蜡样芽孢杆菌超标。曾轰动一时的“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更是高达200多人,涉事企业在此事发生前,还在一月内涉嫌四起中毒事件,结果都被当地低调处理。
有这些前车之鉴,人们难免担心,高标准的“学生奶”只是封闭体系内的自我标榜,有网友甚至直言,“专门的配方”不一定是产品质量有多好,而是体现在价格上了,市场上的产品价格透明,不方便暗箱操作。
也不能怪大家有这样的猜疑,从过往的新闻看,采购环节的腐败阴影始终笼罩着学生奶。
比如,河南省新野某小学曾发生过一起学生奶中毒事件,学生饮用学生奶后,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症状。纪委工作人员调查后证实,县教体局副局长李焕河和负责后勤食堂的副校长孙康德,两人合伙收受了厂家的回扣。甚至曾有知情人曝光学生奶暴利,称“最惨的开宝马5系,最横的开莱斯”,虽然未经证实,但这种说法的流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家长对学生奶的信心。
更让人无奈的是,学生奶在订购时一口价,家长并没有多少拒绝的自由。有些学校要求,如果学生不订学生奶,就得开县级医院以上诊断证明。还有的学校让不订奶的学生在黑板前站成一排看着其他学生喝奶。
鉴于以上种种,在公众眼里,比起专门配方,产品肉眼可见的安全和价格的公正透明,更为重要。其实这20年间,乳品行业在不断变化,不管是制作工艺还是营养标准,都有了很大提升,学生奶即便是真的有“专门配方”,也未能跟随市场技术进步而迭代升级,而市场中品质更优、价格更亲民的奶制品,却无缘学生奶市场。
我国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安全、营养、方便、价廉。既然市场上的酸奶产品,就能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就没有必要额外开发特殊配方的酸奶。虽说孩子在学校喝奶比较方便,但也不是每个人的需求。学校搞统一订购,无非胜在价格便宜,渠道放心,供应商要抓住客户,必定会把好安全关,不会做一锤子买卖。但5元一盒的价格实在不怎么喜人,“专门配方”又口说无凭,自然会招致反对。
总之,平陆教育局光靠一句“程序合法合规”,很难平息大众对高价的质疑。正如有网友说的,不能程序越正规,价格就越昂贵。就算初衷是好的,学生奶本身是优质的,学校也得考虑家长的接受度,得让人对这一定价心服口服。
如果学生奶的招标,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优质牛奶生产企业参与到学生奶的供应中来,同时能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学生奶计划的监督和评价中来,形成多元化的监督体系,那想必公信力会得到很大提升。
如果学生奶的监管和采购透明度上没有改善,又不能打破规则,那至少请把选择权交给家长和学生,让他们来衡量这杯奶有没有必要喝,是否一定要在学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