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出生,老一辈的人就会跟我们说,孩子的乳头要多挤挤,大多说法是“男宝宝不挤乳头会导致乳房长得很大”、“女宝宝不挤乳头长大后乳头容易凹陷”。

前不久,有网友反应,在宝宝出生第20天,婆婆就对她说:女孩出生后,宝宝的奶头应该用手挤一下,这样以后宝宝才能发育的更好。挤了好几次,直到乳房发红才停手。到了晚上时,宝宝一直哭闹,而且也不好好吃奶,宝宝的乳房又红又肿,而且还破了皮,奶头流出了一点血。医生检查完后,发现宝宝的奶头已经发炎了,得知原因后医生怒斥婆婆无知。

其实给新生儿挤乳头的说法不但不科学,而且过分地挤压宝宝乳头还会带来不少危害。




来看一个例子: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女宝宝,因为家乡风俗,奶奶要给她挤奶头,说防止乳头内陷以后好喂奶,结果宝宝的乳头被挤破严重感染,虽然经过抢救性命无忧,但却留下了难看的疤痕,将会导致双乳发育不对称,以后还会影响喂奶,无辜的宝宝成了愚昧的牺牲品。

挤乳头为什么会对宝宝有这么大的伤害?这是因为新生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抵抗力较弱,挤乳头可能会导致宝宝皮肤的破损,使细菌乘虚而入,造成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导致乳腺炎的发生。如果红肿范围较大,还会伴有高热(39度以上)、拒奶、睡眠不安等症状。如果细菌在全身引起扩散,还可能出现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那么,有些大人会发生乳头内陷的原因是什么呢,真的像老一辈所说,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被挤才形成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事实上,为新生宝宝挤乳头不是预防乳头内陷的方法,乳头是否内陷与此毫无关系。更多好文尽在领秀S 育儿APP.

乳头内陷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先天发育引起,乳腺导管短缩,部分组织纤维化挛缩,乳头平滑肌发育不良。其中乳腺导管短缩和组织纤维化挛缩是引起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

继发性乳头内陷(后天性乳头内陷)系乳头受乳腺内病理组织牵拉或胸罩或束胸压迫引起。多见于炎症、肿瘤等疾病,侵犯乳房的导管、韧带、筋膜等,使受侵的导管、韧带、筋膜收缩所致;不合理的束胸或穿戴过紧的胸罩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因胸部紧束,血液循环不好,致乳房发育不良而致乳头内陷。

如果乳头内陷为先天性,建议在乳房开始发育时,每天坚持手法牵拉乳头,使乳头延长。一般情况下,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的矫正轻中度的乳头内陷。对于重度的乳头内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由于继发原因引起的乳头内陷,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去除引起乳头内陷的原因,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