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有效运用这个超长寒假提升语文素养

真是活久见了

第一次遇到接近50天的寒假。

许多家长问我,这么长的寒假,该怎么忙语文,是不是该买哪些辅导资料给孩子刷起来,还是报哪些品牌的网课让孩子听,或者干脆直接打电话让我开网课,说让我在线辅导。

啊,这个嘛,我要是说去买什么牌子的辅导资料,或者报什么品牌的网课,估计有人会说我带货,搞利益输送。

至于让我开网课在线辅导,我连连摇头,本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懒惰。

0511上发帖子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经验还是可以的。

我工作几十年了,高深的理论没有,可操作的经验一堆。

我说的未必全对,但一定是真的,如果我错了,不是想故意欺骗你,一定是我自己已经掉到沟里去了,还没回过神来。

这个超长寒假怎么有效提升语文的素养呢?

首先,多阅读,多整体型阅读。

这是老生常谈了。没办法,还是要再谈。

经常有家长问我,是不是把课本规定的名著读完了就可以了,不需要再读别的了吧?

我今天再答复一次,课本里规定的名著是托底的,是最低限度,不能再少了,这批规定的名著读完,可以应付中考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广度的要求,至于阅读深度嘛,我个人的经验是未必能扛住。

不要读内容梗概,不要看改编的电视剧,哪怕是央视经典,也没用。

至于往深处读,往多里面读,该读谁的?

我不好说,只能说多多益善,读多了,自然口味就刁了,也就能品味出好菜孬菜。

但是有几点特别说明,漫画别读,对话多的文本别读,一句话里字数少的别读,网文别读,穿越架空类小说别读。

豆瓣上的经典散文和小说多了去了,所谓经典,就是流传了至少十年以上的作品或者作家。

不要神化老师的作用,老师要是把2022年的中考题讲透了,是不是学生就能在2023年考出好成绩了?

这怎么可能?老师讲透了不等于学生悟透了,悟性悟性,是学生自己的。

我就是点拨而已。

我没见过什么牛师傅。

我很早就说过,全盛时期的新一外,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的成绩可以躺赢我。说句不过分的话,哪怕就是不备课,随便教教,都可以吊打我的教学成绩。

然而我亲眼就见过新一外的语文老师在公开课上挂黑板冷场。

没办法,生源决定一切。

这话适用中国一切学校。

所以我说,我没见过牛师傅。

其次,多刷题,

刷题也要看眼光的。

作文别刷,没用,考场作文有套路的,没按照规矩写,写出来的就是无用功。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理解别刷,这两个题型根本就不是考理解的。你吭哧吭哧做半天,都不知道苗头在哪?非连续文本题别刷,那是考察学生的整合资料和甄别异同的能力的,你孩子在这两方面欠缺,做100条也白搭。

那到底做什么呢?

做记叙文阅读理解。

注意,我没说现代文阅读理解,我说记叙文阅读理解。

也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理解题。

但是不要全做,只要做两条题目,一是做有关内容的概括题,二是做有关字词句的赏析题。其一是考察学生的阅读完整度,其二是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其他题目,有的,是老师不讲,学生没法懂的,你自己做了没用,还有的是纯粹考学生的社会阅历的,你没到那水平,根本想不出来。

OK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