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生活好复杂啊!我们为了方便可是把不少“麻烦”都给买了回来。说起来也怪,只是为了省那点小便宜,却给自个儿找来了大麻烦。
事情经过

前些天深圳就出了一档子奇葩事。有个王女士,人家出门手机没电了,为了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就在路边借了个共享充电宝。可谁成想,等王小姐想还充电宝时,却傻眼了——附近竟然哪儿都找不到可以归还的地方!

大家说这事奇怪不奇怪?于是王小姐骑着电动车转了足足50公里,从商场到餐馆,从便利店到公园,处处寻觅归还地点,结果无一例外的以无果。

最后这姑娘实在是忍无可忍,怒火也随之涌上心头,抬手就把可怜的充电宝摔了个稀巴烂,并把这件事的过程拍了个视频发布到网上。

估计谁也想不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借电”事件,竟然闹到这个地步。
引发热议

视频一经发布,马上就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吐槽这种“强行售卖”的行径:

故意把充电位置插满,强迫顾客买单,这不是赤果果的套路吗?”

看到这狂轰乱炸的舆论风波,那家共享充电宝也着实喝了一壶。他们只好赶紧跳出来,声称如果找不到还电位置,其实也可以邮寄归还,而且免费。

不过免费是免费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咱借个充电宝就是为了方便,何必绕那么大的一个弯子呢?更何况如果没有如今的舆论,又怎会做出如此解释,恐怕早就有多少人为此默默“买单”了吧?

这不就是套路吗?官方这回应倒像是打了个临时遮羞布,实际情况可能还有很多猫腻呢。
想象一下半小时三块钱的收费,已经很离谱了,再加上这种偷梁换柱的套路,怎么看怎么就是在宰客人啊!

更何况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是为了方便大家,可如今这种行为是否太过“别有用心”了些?作为以方便为主的运营核心,应该珍惜消费者对这个新兴行业的宽容态度,而不是处处与人设圈套。

说到底这事的关键是价格太高、行为不规范。

毕竟像电动车的充电,价格就很亲民。
比如在深圳,充满一辆电动车大概四五个小时,加起来也就一两块钱。可你们共享充电宝,半小时就得三块钱,这不是赤裸裸的暴利吗?更让人感到可恶的是,还处处设圈套,故意让人找不到归还点。


观点

纵观整个事件,有的朋友不禁要问:当前有没有相关的法规来规范这个新兴行业?如果没有是不是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法规,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然今后这种乱象,只会越来越多。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