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爸爸们,或许都有被孩子打的经历,多数是发生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被打的妈妈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来应对。在我看来,在想如何应对前,应先区分孩子打人的内在动机到底是什么?就我的观察,内在动机无非是两种,一是释放式的,二是试探型。

释放式
大部分幼儿打人的内在动机是释放情绪,有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孩子有打骂的行为,或是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被否定。当孩子被这样对待时,内在有愤怒的能量产生,我们都知道,能量是不灭的,通常愤怒的能量只有两个渠道,对外攻击他人释放这股能量,或是对内攻击自己。

为何会选择攻击自己呢,如果恰好周围的人都很权威或是很强悍,那么孩子就不敢对他人释放愤怒的能量,转而向内攻击自己。又或是被教导攻击他人是不好的不乖的,那么只好攻击自己了。所以,允许孩子表达愤怒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受到家庭成员的暴力对待,转而攻击他人的,比方说到幼儿园打其他小朋友等,这种案例实在多不胜举了,这里不做展开,今天讲的是孩子打妈妈或是打最亲近的人。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幼儿开始有社交活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相互间有争抢、推搡、拍打或是语言的攻击等行为,也会令到幼儿内在会有委屈或愤怒的能量产生。

不管是出于以上的哪一种原因,在这些原因下,孩子的打人的内在动机就是出于释放,且有可能会以两种方式呈现:

一、以情绪爆发的方式
通常是在以上几种原因正在发生时,会导致孩子情绪高涨,有些孩子就会打妈妈,或是亲近的人。这种情形下,需要做的就是同理和倾听孩子,先让孩子的情绪温度降下来,当孩子情绪恢复平衡时,打人的行为一般也会停下。

二、以玩耍的方式
最近我刚好经历了这样的事件,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妹妹的孩子小满格,最近就是因为第二种原因,在外发生跟其他孩子的争抢或是拍打,除了在当场哭的稀里哗啦,回到家,她一开始是跟我争东西,后来发展成打我。

Why me? 哎,我安全啊,妈妈在她眼里是权威的,而且打妈妈时,妈妈会有情绪,会说不可以打妈妈,一遇到爸爸又立马变小甜心,不舍得对她爹地动手。于是只有我了,我既不权威,(经常与她玩成一片和满足她的各种需求)而且打我时也没有情绪。

大概是两三个月前开始,不管是对话,视频或是见面,她一见我就会随便拿起一个东西,然后笑着说,“我的,是我的,你没有,我有” 或是 “我能,你不能”等,为了配合她的这出戏码,我也会跟她说同样的话,然后听到我的回应之后,她就会喊“打”,有时候就真的打下来了。

为什么要配合,直觉告诉我,她希望我回应她,她找到了这样类似游戏玩耍的方式,来释放她的情绪。一只兔子或是小鹿在逃避被捕食,拼命奔跑直到感觉安全后停下来,往往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抖动身体,把之前的紧张恐惧,通过抖动的方式释放掉。

而在我看来,孩子的释放方式就是通过玩耍式的、话语或是肢体的表达,来释放这个部分。

但另外,我也想让她有机会可以把内在的这些能量释放出来,让她知道她是可以表达生气的,是被允许的。往往孩子表达情绪是不被允许,会被贴上各种标签,什么不乖不孝什么的。如果一直不被允许,孩子就会开始压抑情绪。

保护孩子情绪的流动,自由表达的能力,就有如保护她内在的纯净与流畅,不被压抑的情绪所覆盖。不用去背负日渐沉重的情绪包袱,或是渐渐关闭自己的感受。

因此,当小满格真打下来,然后我感觉疼痛时,我会摸着被打的部位说,痛痛啊。这时候她一般会凑过来摸摸我。然后她又会重复,有时我们会玩上好几个回合。也就是说,我会以游戏的心情配合着她。

但我也不想我们每天见面就在那抢来抢去或是喊打喊杀的,同时我又不想堵住她的释放渠道。所以,我开始跟她商量,我说一见面我们就吵架这样都没办法玩其他的了,我们能不能一天吵架,一天当好朋友呢?她说好啊,于是我们说好今天当好朋友,明天再吵架吧。

隔天她来了,我问她,今天是当好朋友呢还是吵架?自从我们有这样的约定后,大部分时间她都选择了当好朋友。最近一周,她大大减少了与我吵架的戏码了。

有妈妈问我,那孩子要是习惯了打我,她会不会出去打别人啊。情绪满满的孩子才会在情绪的驱动下去打人,没有情绪的孩子是不会出去打人的。小满格跟我打了这么久,我发现她就只跟我一个人打,不跟其他人打。

所以,这里有两点很关键,我们有点像玩游戏一样在进行着,另外,我真不会因为她打我而有情绪,我想这也是她感觉安全的原因。

如果你问,不管是方式一,还是方式二,我都实在不喜欢孩子打我,那怎么办?

一方面要表达她的感受,宝宝这会不开心了,宝宝生气了。另外,利用肢体语言,拿开她的手,或是站开一点点距离,不要太远哦,用肢体语言告诉她,妈妈不喜欢这样,或者直接用语言表达,妈妈会痛,我不喜欢这样。

之后再寻求其他方式,例如游戏或是故事,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这个部分,而不是被卡住。

试探型
这里指的是,孩子打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试探性的行为,试探妈妈是否会生气等等。我的一名内蒙学员,曾经与我倾诉,她的孩子没被打过,也没跟其他小朋友有争执。但总是无端端的就打她,而且只打她一个,不打其他人。

经过几天的工作坊我与她的互动,以及对她的观察,我留意到,她有个信念,要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所以哪怕孩子打她了,她也会笑着应对。

通常这种情况下,孩子感觉摸不着妈妈的界限,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内在会有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所以才会一再通过打妈妈的方式又或者是不断提需要,进行试探,想要知道妈妈的界限在哪里。

就如我经常在工作坊里举的例子,一个人在空旷的悬崖上奔跑,如果事先不被告知哪里是安全的区域,跑起来其实是很不安甚至是紧张害怕的。但如果有人围起围栏,并告诉你围栏之内是安全的,可以随意奔跑的,那么跑起来则会放松和开心的得多了。

一个有界限感的父母,就像是给孩子提供围栏般,会让孩子感觉安全感。

所以
如何应对孩子打你的行为,不是简单粗暴的喝止,或是笑着应对。而是先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状况,要先分清楚是释放还是试探,不同的内在动机,决定了你的应对方式也是不同的。

转自安心工作室

如何让孩子知道界限呢?其实这位妈妈对孩子无端打自己的行为是不接受的,她需要做的就是如实的告诉孩子她的感受,非责备且内外一致的去表达。

这位妈妈在听完课回去后,当孩子有打她的行为时,她开始收起笑脸,坦诚地跟孩子表达“你打妈妈时,妈妈会很痛,我真的不喜欢,我会生气。”

几周后,我收到她的信息,大意是:原来真的是这样,当我如实地去跟孩子表达时,孩子打我的行为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