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公开数据,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长40万,达到874万,加上今年又遇上特殊情况,线下春招全部取消,线上春招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有人说2020年将成为最难找工作年,真的有那么难吗?我们通过大数据来看这个问题。
近日,BOSS直聘发布《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来)活跃求职的应届生较去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
PART-01
2020年应届生需求与薪酬特点
1.1 2020年应届生平均招聘起薪5838元,双一流高校应届生薪酬期望和竞争力更加突出
2020年春招季,应届生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5838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1%。
:
我们注意到,2020年应届生的薪资期望居高不下,平均期望薪资高达6139元,较2019年增长16.3%。在目前高度激烈的应届生求职市场上,学生亟需在适当引导下明晰自我认知,快速调整求职期望。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招季,非双一流高校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为5562元,低于企业的平均招聘薪资;而双一流高校毕业和海外高校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均远高于企业的招聘薪资。

: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高达10813元,高于海归应届生期望薪资。
由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非名校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开始受到影响,学生群体内部的能力分化程度不断拉大。
1.2 企业招聘提高学历要求
2020年春招季,不同学历应届生的平均招聘薪资较2019年同期没有明显提高,对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招聘薪资由2019年同期的万元以上降至9248元,在企业控制招聘预算的前提下,应届生整体平均招聘薪资的升高源于招聘结构的变化。

: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招季,应届生岗位中明确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9.5%,较2019年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
企业对学历要求更加苛刻,对应着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学历水平和知识能力不占优的应届生在今年春招市场上会面临较大困难。
1.3 一线城市应届生需求比例首次跌破三成
2020年春招季,疫情导致人员流动大幅下降,给大城市应届生的返校和求职带来明显影响。
中小微企业需求不足,北上广深的应届生招聘需求近三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
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群中等收入的薪资中位数指标来看,一线城市应届生岗位起薪优势依然显著。
新一线城市应届生岗位比例小幅下降1.6个百分点,整体水平仍然较为稳定,杭州、成都、南京、长沙和西安五个城市的新增应届生岗位最多;二、三线城市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比例则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人才流动自由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为二三线城市创造了留人机会。
1.4 多数行业需求收缩 机械制造业需求逆势增长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招季相当数量的企业放慢了招聘步伐,应届生整体招聘需求同比2019年下降22%。

:
其中,岗位收缩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应届生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超过50%。
受国外疫情爆发影响,贸易/进出口行业受到二次冲击,纺织、鞋履、小商品等领域外贸订单数急剧下降,应届生岗位数量也大幅收缩。
能够吸纳大量应届生就业的服务业和贸易行业受到重大冲击,应届生去向分流、行业选择指导、岗位技能集训等措施均需要加快落实做细。
另外,我们观察到,春节之后,机械/制造业在稳步恢复生产的同时,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
1.5 人工智能、5G等战略新兴行业机会增加
BOSS直聘研究院观察到,2020年春招季,战略新兴行业中面向应届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普遍有1-5个百分点的提高,应届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

:
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在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价值,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新基建”热度提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商用5G等领域成为关注核心,而这些行业对应届生也较为友好。
1.6 向应届生开放的互联网技术类岗位更加集中
面向应届生的互联网技术岗位类型愈发集中,需求规模排名前十的岗位总占比达到57.7%,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提高8.5个百分点,依然集中于前后端基础开发和运维领域。面向本科生和大专生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岗位机会减少,竞争也更加激烈。

:
算法工程师入围应届生高需求技术岗位前十名,但要求十分苛刻。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AI类岗位对硕博学历的要求比例高达72%,对于一线公司实习或科研成果的要求基本成为标配。
1.7 近九成技术类岗位招聘薪资低于期望 学生对于市场定价普遍缺乏认知
因为能够提供较高的薪酬水平,互联网技术类岗位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应届生。

:
2020年春招季,互联网技术类岗位的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为7036元,同比增长8%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以2020应届⽣为对象,19个主要城市的应届⽣整体就业均衡指数为1.42,即如果19个城市的本地高校共培养了100个2020届毕业生,在19个城市求职就业的应届⽣有142个。
截至2020年3月31日,19个城市中,仅有4个城市的2020应届生就业均衡指数小于1,均为新一线城市。
其中,武汉就业均衡指数最低,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存在较明显的流出现象,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数大,充当了人才输出基地的角色。

总之,2020年即将是各路毕业生的困难之年,不论你是决定继续躲在象牙塔里,还是出来闯荡世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