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

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绣幰,青衣数辈,款段以从。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

目眩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驰数里。

忽闻女郎呼婢近车侧,曰:“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

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朗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言已,掬辙土颺生。

生眯目不可开。才一拭视,而车马已渺。

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

闻光明经能解厄,持一卷,涣人教诵。初犹烦躁,久渐自安。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持之一年,万缘俱净。

忽闻左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 右目中应曰:“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空而去。

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

生素喜香兰,园中多种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问。忽闻此言,遽问妻:“兰花何使憔悴死?” 妻诘其所自知。因告之故。妻趋验之,花果槁矣,大异之。

静匿房中以俟之,见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营营然竟出门去。渐远,遂迷所在。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

如此二三日。又闻左言曰:“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右应曰:“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试辟,得与而俱。”遂觉左眶内隐似抓裂。

少倾,开视,豁见几物。喜告妻,妻审之,则脂膜破小窍,黑睛荧荧,才如劈椒。越一宿,幛尽消;细视,竟重瞳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两瞳仁合居一眶矣。生虽一目渺,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异史氏曰:

乡有士人,偕二友于途,遥见少妇控驴出其前,戏而吟曰:“有美人兮!”顾二友曰:“驱之!”相与笑娉,俄追及,乃其子妇,心赧气丧,默不复语。

友伪为不知者也,评骘殊亵。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此长男妇也。”各隐笑而罢。

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至于迷目失明,又鬼神之惨报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岂菩萨现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门户,鬼神虽恶,亦何尝不许人自新哉!

翻译:

在长安呢,有个秀才,名字叫方栋。这个方栋呢,书读得不错,在当地呀,颇有名气。不过呢,这个人有个缺点。他呀,平时就比较轻佻冒失,不守礼节。每次走在街上看到漂亮姑娘呢,就各种不怀好意地尾随,有点岛国痴汉的意思,这不好。

清明节前一天啊,方栋很偶然的走到了城郊结合部的一处地方。哎,突然发现了一部小车。

这部小车啊,各种华丽,挂着大红的车帘、华丽的绣幔。旁边呢,有几个丫鬟,骑着几匹马,慢慢跟着。其中有一个丫鬟,骑着一匹小马,人长得非常漂亮。于是方栋呢,就慢慢走到车旁,想仔细看看。一转头,猛然从这个敞开的绣幔里啊,看见一位二八女郎,红妆艳抹,漂亮的程度更是平生未见。

这么一位美女,看的方栋是恋恋不舍,想入非非,好像魂都掉了。他呢,骑着马,一会前一会后,一直跟了好几里,都舍不得离开。

这时,车里的美女说话了:“来,给我把车帘子放下。也不知哪里来的江湖小子,老来偷看我!”那个骑小马的丫鬟呢,就赶上前去,把车帘放下。回头生日地对方栋说:“这一位是芙蓉城主七公子的新娘子,今天回娘家,又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是你瞎看的?”说完了,顺手抓起一把车轱辘上沾的泥,朝方栋扬过去。

这个“芙蓉城”,是古时候传说的一处仙境,并不是今天特指的四川省成都市。宋朝诗人刘客庄呢,曾留下一句“不归芙蓉城,定返灵芝殿”的诗,那是悼念亡故的好友的。而从车轱辘上抓土朝人扬过去呢,也是一种古老的咒术,特别是撒到人的五官上,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就相当于港产片里经常出现的“打小人”、“钉小人”。由此可见啊,这一队女同志都不是善茬。

小丫鬟土扬过来,方栋躲闪不及,结果啊,被迷了眼睛。等他揉了几下再看的时候呢,那队人马都已经走远了。他心里又惊又疑,也只好策马回家了。

到家之后,方栋感觉这个眼睛始终不痛快,心想再揉就揉成兔子了。于是呢,就叫人来帮他把眼皮掀开吹吹。他老婆跑来一看,哎呦,这眼睛上怎么长了一层东西?过了一夜再看呢,这层东西不仅没消,反而还更严重了,弄的方栋是哗哗流泪。就这么又过了几天呢,这层东西不仅长大了,还变的跟铜钱一样厚。右边眼睛还长出花来了,变成了一个螺旋形的赘生物盖在眼睛上。估计是长了白内障了,没辙了,赶紧看医生吧。可是呢,试了几百种方子,始终不见好转。哎,他这才懊悔不已,悔不当初啊。

后来呢,方栋听说这个《光明经》能解各种跟光明有关的邪毒,于是呢,就求别人教他念诵。一开始,他也是心烦意乱的,后来渐渐就习惯了。至此啊,他每天早晚啥事也不干了,就开始捻珠子诵经。就这么念了一年,啥也不想了,似乎真的是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这部《光明经》,我猜应该是道教的《太上原始天尊说金光明经》了,这部经书呢,是原始天尊的一次演说,他呢,告诫大家要诚心修道。据说常读这部经啊,就能治眼疾,同时扩展开来说啊,能解所有你不明白不清楚的事,有开明启智之功效。据说,据说。

这一天,方栋也像往常一样坐那诵经呢,就听见自己的左眼里有小声说话的声音:“真黑啊,真是闷死人了,啥也看不见啊!”哎,正奇怪呢,右眼里有人搭话了:“咱们一起出去玩玩吧,散散心。”他觉得鼻子里痒痒的,感觉有什么东西出来了。过了一会呢,感觉又有东西飞进去了,一直爬到了眼睛里。然后眼睛里又传出声音来了:“哎,可惜啊,这么久没到后花园去,园中的兰花都逐渐枯萎了。”

原来啊,方栋很喜欢兰花,后园里种了很多,平日里呢,他也经常去浇水侍弄。自从失明以后啊,就没有再管过。看来这位仁兄也是个风雅之人啊,君子四友“梅兰竹菊”嘛。古时候那些文人呢,都很喜欢这些花草,比如陶渊明好菊,郑板桥独好竹嘛。喜欢兰花最出名的,恐怕就数孔老夫子了,君不闻他曾做的《幽兰操》?

听到别人说他的兰花,方栋就叫来妻子问她,哎,是不是后园的兰花都死了。妻子非常奇怪,哎,你不是看不见了吗,你咋知道的呢?于是,方栋就把眼睛里有人说话,又有东西飞进飞出的事告诉了她。他妻子呢,就赶紧到后花园里查看,果然兰花都死了,真奇怪啊。

于是第二天呀,方栋的妻子就悄悄藏在房里等着,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哎,果然看见有两个黄豆大小的小人吧,从方栋的鼻子里出来了,嗡嗡嗡地飞出去了。过了一会呢,他俩又手拉着手飞回来,就像蜜蜂归巢一样再次从鼻子里进去了。很是奇怪。

过了两三天,方栋又听见左眼里传出话来:“哎呦,这个隧道弯弯曲曲的,真是太不方便了,不如再开一个门吧。”右眼搭话道:“哎,我这里墙壁太厚了,这可不太容易呀。”昨眼说:“我试试。”方栋就觉得左眼里隐隐的疼,就像被什么抓裂了似的。过了一会呢,没动静了,就试着睁开眼睛看了一下。哎,突然就能看见了!于是啊,就开开心心地把这事告诉了老婆。老婆呢,就仔细检查了一下他的眼睛,只见左眼里开了一个小洞,就跟半粒花椒似的。又过了一夜啊,左眼里的雾瘴居然就消失了;仔细一看,嘿,居然有两个瞳孔。右眼呢,厚厚的螺旋状赘生物还在那呢,于是啊,就猜想估计两个瞳孔都跑到一边去了。并且呢,虽然现在只有一只眼睛吧,方栋还觉得视力比以前正常的时候还好呢。

所谓“重瞳”吧,历史上并不少见,通常都是一些大人物,比如造字的仓颉,有虞氏大舜帝,最有名的恐怕要数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和西楚霸王项羽了。

能跟这些名人获得一样的神奇眼睛,方栋从此改邪归正,更加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了。后来啊,就留下了很多关于他的美好的故事。

蒲松龄老爷子后来也听说了方栋的事,不过啊,他的版本是这样的:

据说有一个秀才呢,有一天跟两个朋友一起在高速上走。走着走着,就看到有一个少妇骑着驴走在前面。于是啊,这个秀才大喊一声:“嘿,有个妹子耶!”于是就回头对朋友说:“走,上去看看!”这三人相互间就开着猥琐的玩笑赶上前去。

等赶上去一看,哎呦,原来是秀才的儿媳妇,他就感觉到脸红不好意思了,沉默不语。有一个朋友呢,假装不知道,就继续开一些玩笑。这位秀才呢,扭扭捏捏地说:“哎,这是我儿媳妇。”于是啊,三人就各自窃笑罢了。

轻薄之人啊,自是不好的,往往会自取其辱。你看,有的狠的,就把你弄瞎了,这也是一种恶报啊。但是呢,狠是狠,咱们看这个重瞳的故事,只要你愿意诚心忏悔改过自新,鬼神还是允许你亡羊补牢到的。说回来,这个芙蓉城主呢,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神,难道是善恶菩萨?据说北宋的石曼卿和丁度逝去之后呢,入主了芙蓉城,这么看啊,还真是巧了,正好一位赏善一位惩恶。


就说到这吧,这个故事呢(其实是两个),我看:

1、我们不要老是做那些猥琐的事。不该看的别看。

2、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

3、不怀恶意,则不惧鬼神。就像方栋的妻子,如果碰到什么事,有几人能像她那么大胆呢?这事与她无关,但她是真心关心自己的老公啊。